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大禹之志(大禹之人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考證大禹之本字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大禹之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大禹之志(大禹之人是什么意思)

原文載於豆瓣古音小組,今晚看到有人點讚,所以找了下錯別字,重發在這裡:

我最早了解的大禹之禹,在小學時

老師講,大禹應該是一條娃娃魚,因為甲骨文畫的很像

又因為史書記載他的父親叫鯀,也是魚

這條解釋影響了我三十年,今天我將繼續分析是否妥當:

然而,我有了工具:我自己的周音理論

禹 yu,根據周音,u保留上古韻母,而輔音y可能來自c,也可能來自d

甲骨文長這樣:

其實,因為研究周音,我具備了一定文字學知識(甲骨文+金文+基本書法)

知道,這個字=也/它/蛇+ 手/力,

周音裡面,也/它/蛇 古音為do,這個符合u韻,因為上古o、u通押

手/力古音也是do,所以基本斷定,禹上古讀作do

讀to也不算錯

那麼,按照現代拼音tuo,最類似的漢字有:

托(手+乇)

(附註:儘管乇的甲骨文與禹不同,但禹的金文已經趨同乇+力)

拖(手+也)

扡(手+也)

(附註:扡為拖的異體字,有幾種讀音:①扡tuo,同拖,牽引、延長之義。②扡chi,顺着木纹剖开:「析薪~矣」。這個意思南陽方言裡也有,但有所區別,指的是照著原來的方向或凹槽再刮一次,例如,「用勺子/刀再把XX扡一扡」。③扡yi,施加、遷徙之義,我認為施加之義=施,遷徙之義=迤,也就是說,扡-拖-施-迤-蛇都是同一字在不同音變階段的白字或新字而已)

魠(魚+乇)

(附註:也是一種魚,說文註解為哆口魚,玉篇註解為黃頰魚,而黃頰魚=鱤鱼=鯤,可能=鯀(古音同),見:读凤凰、鹏浅谈 。如果鯀就是大禹,那上古歷史確實有錯誤,將一個人分演二角)

也組:乸他匜吔地她弛彵忚扡拖施杝柂毑池沲灺炧牠狏砤祂竾粚肔胣衪袘迆迤酏阤陁驰髢絁訑貤釶鉇馳駞,讀音:Nǎ tā yí yě de tā chí tuǒ xī tuō tuō shī lí yí jiě chí tuó xiè xiè tā tuó tuó tā chí chī chǐ chǐ yí yí yí yí yǐ zhì tuó chí dí shī yí yí shī shī chí tuó,確實可以追溯到d輔音,後世音變繁多,有yi、chi、shi、tuo、ta等典型,看來南陽方言裡的chi,也歸屬於此。

考慮到且-助-鋤的演化過程,我認為禹=也/它+手/力,也會像助一樣被加上偏旁,變成一種農具。可查到的是釶鉇,也就是鉈,而釶鉇多理解為短矛,這與傳統的大禹所持鏟子不同,若為鉈,則有多重意思,其中有秤砣義,而作為短矛義,有晉書舉例「丈八鉈矛左右盤」,根據讀音和科技歷史,橫槊賦詩的「槊」很可能就是鉈的白字,指的是一種加厚、加重的戈矛類,而作為這個意思是,讀作shi或she,也許三國演義張飛所用「丈八蛇矛」是後世根據讀音又寫了白字,誤以為是蛇形長矛,其實非然。根據科技歷史,漢代和漢末使用槊/鉈應該是真實的,也就是後世所謂方天畫戟之類,很笨重,但主要用於對付重甲。

柁/ 杝(附註:通舵。這個與大禹還是有一定關係,杭州之杭本義為木船,即航之本字,而大禹葬在杭州,嫁接聖經,則阿古船=杭,大禹可能就是諾亞,而禹-諾上古音確實可能同時為co或do。但如果按照舵理解,大禹整天划船指揮抗洪,而非歷史所載的拿著鏟子。可能坐船比較符合現實。而根據周音,舟在古代讀作do,似乎暗示,禹=舵=舟,然而舟的甲骨文早已有之,似乎不宜附會若此。但也不排除上古小船的舵並非方向盤,而是更簡易的一種轉把,類似櫓把,這個意向可能也是乇的象形:如下)

乇可能=最早的舵(附註:金文乇的那個圓點,似乎指向櫓把部位。如此,乇=舵的本字,同時,禹=乇,甲骨文存在一個意思幾種造字的例子)

而櫓從魯,魯從魚,上古應該也是du音,近似do,通押,見:魚du古音考;而自古魯、魚、豕、亥之訛,除了形同,音也是相同的,但亥ci除外。從這一點講,有可能櫓=禹=舵,而禹、魚的今音都同,古音也同,演化路徑相同,而櫓-魯也許只是一個更晚起的音,c輔音也有零聲母的演化過渡類型,想必d輔音也有,這個零聲母的過渡型,應該是承上啟下,禹u(零聲母)晚於舵do,早於魯-櫓lu,也就是d-->?-->l。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考證大禹之本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