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蔬菜有哪些方法(种植蔬菜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种植蔬菜有讲究!老农教你5句种菜“顺口溜”,简单实用,有智慧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种植蔬菜有哪些方法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上人们经历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饮食习惯的转变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识。
虽然化肥农药的使用,能让蔬菜增加产量,但不能保证蔬菜的绝对安全,不符合当下人们的消费习惯。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因食品质量把控不严格而引发的身体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都选择购买绿色无污染蔬菜,选择种植无公害蔬菜,确保饮食健康。最近几年就经常有人反馈,实际种植蔬菜过程中,在不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下,想达到蔬菜的高产,难度很大。
其实我国有数千年的蔬菜种植历史,有着数不胜数的蔬菜种植经验,掌握这些经验,不用化肥农药,也能种植好蔬菜,实现蔬菜高质高产。
接下来将分享五句种蔬菜过程中的顺口溜,简单实用,容易掌握,富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一窝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
俗语意思是,种植红薯过程中撒上草木灰,红薯就能结一大堆,产量大幅提高。草木灰是天然的钾肥,具有三大作用:
一草木灰能调节土壤酸碱平衡。红薯适合在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酸碱适中的土壤生存,撒施草木灰能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创造出最适宜红薯生长的土壤环境。
二草木灰能补充营养物质。草木灰中含有大量钾元素,是天然的钾肥,且这些钾元素易被红薯植株吸收,还含有磷、铁、镁等元素,能补营养物质,促进薯块膨大。
三草木灰能预防病虫害。草木灰能促进红薯根系发育,增强红薯地上部分光合作用,能更高效地运输营养物质,提高结薯率,避免病虫害问题。
人忌生水,菜忌生肥
俗语意思是:人喝水时害怕生水,生水会引发疾病,造成身体不适,种菜时害怕生肥,生肥会造成蔬菜产量品质下降。
生肥指的是没腐熟的农家肥,没腐熟的农家肥就是蔬菜的毒药。
一方面没腐熟的农家肥中含有各类病害和虫害原,施到土壤里将直接引发病害或者虫害,施肥过程中也埋下了祸根;另一方面没腐熟的农家肥,施到土壤中,环境适宜时,就能自然发酵,发酵是释放热量的过程,将灼伤红薯叶片和根系。
当然,农家肥并不是万能的,种植蔬菜中,除农家肥外,还要根据不同蔬菜的特性,土壤肥力,补施其它肥料,全方位促进蔬菜生长,确保产量和质量。
施肥切忌一炮轰
俗语意思是:种植蔬菜施肥要循序渐进,不能只施底肥,而不追肥。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蔬菜前期生长速度快,出现徒长问题,植株长得很高,但后期缺乏营养物质,结果率不高,还可能出现劣质果。蔬菜施肥要坚持三大原则:
一是适量原则,蔬菜不同生长阶段需肥量不同,过量施肥造成烧根和徒长;二是适时原则,蔬菜施肥要选择关键时期,比如果实膨大期或者拔节期,前期基肥要选择肥效长的缓效肥,追肥要选择速效肥;三是选择合适的肥料,不同品种的蔬菜对肥料品种需求不同,要有针对性施肥。
无论农家肥,还是化肥,都不能连年施用,使用单品种肥料都将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假设种植蔬菜,连年施用鸡粪,就可能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和盐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尿素撒地表,十有八九都浪费
俗语意思是:种植蔬菜时,尿素不能施在地表,要不然尿素就会浪费。
尿素是晶状体颗粒,不能被蔬菜直接吸收,只有撒施到土壤中转化成碳酸氢铵,才能被蔬菜根系吸收利用。这个转化的过程要持续一周时间,转化效率和温度、土壤湿度相关,遇到降雨天,尿素转化时间就会增加。
因此施尿素时要深施,深施尿素既能提高尿素的转化效率,相对快速地发挥肥效;还能避免尿素转化成可吸收营养物质后浪费,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种蔬菜时还要注意,尿素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用。尿素被利用的前提是转化成碳酸氢铵,但碳酸氢铵遇到碱性肥料就会释放氢气,造成营养物质浪费,肥效下降。
高垄结大薯,深水养大鱼
俗语意思是:种植红薯时,垄越高,红薯就越大,养鱼时,水越深,鱼就越大。高垄结大薯的原因有三:
一改善土壤环境,避免红薯遇到涝害。红薯的适应能力强,适合在相对干燥的土壤生长。土壤湿度过高,地表的藤蔓就会徒长,营养物质不能输送到薯块,薯块的品质就要下降。
二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高垄种植红薯有利于浇水、翻藤和追肥,能预防各类病虫害问题,降低红薯生长中的人工投入,提高种植效率。
三是能调节温差,改良红薯品质。高垄栽培能局部增大红薯生长地块的昼夜温差,白天垄块的吸热速度快,夜晚的散热速度也快,昼夜温差加大,利于红薯薯块营养物质积累。
红薯垄的高度一般都在20-25厘米,垄距在60-70厘米,苗距在15-20厘米,垄高、垄距和苗距要合适,不然红薯的密度过高,薯苗会争夺营养物质。
蔬菜种植看起来简单,但想真正实现高产是有难度的,要做好品种选择、水肥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管理、采摘管理等一系列事宜,任何疏忽都可能功亏一篑。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种植蔬菜有讲究!老农教你5句种菜“顺口溜”,简单实用,有智慧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