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论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能说会道,是好事吗?《论语》释读5:巧言令色,鲜矣仁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论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论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是什么意思)

今天这个时代,能说会道的人很受欢迎,“说话的艺术”甚至被誉为成功学的必备课程。然而与此同时,因听信花言巧语而上当受骗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这两件事其实是因果关系,没有前者的因,就不会有后者的果。

然而大多数人,不经过吃亏上当,很难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所以直到今天,能说会道的人,依然是万人迷;花言巧语的圈套,越发层出不穷。

环顾身边那些能说会道的,他们一般来自特定的职业——卖房的,卖车的,卖保险的,卖流量的,卖可怜的……总之卖点什么。(特别是现在网红经济的时代,卖流量和卖可怜的,尤其多见。)

这些能说会道的,不仅把他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东西,你居然还不知道,真是相见恨晚,恨不得立马重金拿下——他还十分关心你的一切:工作难题、生活起居、孩子上学、老人看病……

当你还犹豫未决的时候,他围着你团团转,贴心得不得了,把你感动得一塌糊涂。你都不敢相信,这世上,竟有如此舍己为人的人。

可只要你一掏了钱,他的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变,很快从你的生活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此时再回头看你买的东西,才发现名不副实,妥妥的上当了,被骗钱、感情、同情心。

虽然能说会道的,不一定全是骗子,但十有八九是——假如货真价实,又何必花言巧语?

古人很清楚这个道理,所以很少会上当。在古代,能说会道并不像今天这么受欢迎,相反,它是小人的招牌,君子避之唯恐不及。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才不要能说会道,君子最好木讷一些,不太会说话,而只是身体力行地做事情。

比如,有人评价孔子的弟子冉雍,说他有仁德,可惜口才不好。(是的,人们一般觉得,口才不好是缺点。)

可是孔子告诉他:要口才干什么呢?口才好的人,整天巧舌如簧地跟别人辩论,只会惹得人家反感,别无他用。我不知道冉雍能不能称得上仁,但他为什么要有囗才呢?

在君子看来,能说会道的本事是不入流的。

孔子还说:

“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花言巧语的人,也多半是谄媚的势利眼。孔子说,他们往往有“匿怨而友其人”的本事。

意思是说,当他有求于你的时候,即便心里对你有怨言,也可以假装若无其事的样子,跟你如胶似漆地玩耍,甚至对你毕恭毕敬、鞍前马后;可等他的目的达到了,他就是另一番嘴脸了。

所以,假如有一天你发现,原来讨厌你的人,突然在你面前献殷勤,那你可不要天真地以为,他是“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他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伪装自己。

这种人,就是古人所谓的小人。

今天,这样的人太多,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在古代,君子、小人的界限是分明的,君子是以之为耻的。

本期讲解了《论语》的以下章节: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能说会道,是好事吗?《论语》释读5:巧言令色,鲜矣仁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