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动机的唤醒理论解释(动机对唤醒水平的影响)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心理学」动机的本质——唤醒理论、诱因理论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动机的唤醒理论解释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动机的唤醒理论解释(动机对唤醒水平的影响)

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驱力理论、驱力减少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在人的诸多活动中,驱力没有减少甚至不断增加。为了解释这类行为,唤醒理论和诱因理论诞生了。

唤醒理论(arousal theory)

由赫布(Hebb,1949)和柏林(Berlyne.1960)等人提出。

唤醒理论认为,人总是处于唤醒状态,并且维持着生理激活的最佳水平(不高也不低)。而对唤醒水平的偏好,则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

刺激的强弱影响着唤醒水平的高低。一般个体不喜欢过高或过低水平的刺激,偏好中等强度的刺激,因为它能引起最佳唤醒水平(optimal arousal level)。

实验结果

人在感觉剥夺状态下(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或者身处于单调的情景中的时候,会变得烦躁和渴望刺激。正如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后,会想唱唱歌或放放音乐。当人处在有强光、强噪声等强烈刺激的环境中时,又会尽量降低自己的唤醒水平。正如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长期工作后,人们会想要在相对安静的地方放松一会儿。

三个原理

①个体都有自己的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过高或过低,偏好会随之降低,当刺激水平初于中间某个值(个体最佳水平),偏好程度达到最高。因此刺激水平(横轴)和偏好程度(纵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②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一段时间后或特定条件下又可能又会恢复)

③个体经验会影响偏好,拥有丰富经验的个体倾向于复杂的刺激,同时经验也能帮助个体更好的组织刺激。

诱因理论(inducement)

诱因,指人们希望得到的、有吸引力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能激发或诱使个体关注目标。(美食激发进食的欲望、商品激发购买欲、挑战性任务激发成就感的需要等)

积极诱因:吸引个体的刺激物

消极诱因:个体回避的刺激物

驱力理论的改进

赫尔在驱力理论的基础上接受了诱因(K)这一变量。并将其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加入了自己的公式:

P=H×D×K

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它能促使个体追求目标。同时,只有当诱因转化为内在需要(驱动力)时,才能作为持久的推动力来推动个体行为。(如对文章的点赞和评论和收藏[看])

关注获取更多心理学相关知识分享(๑•̀ㅂ•́)ノ!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心理学」动机的本质——唤醒理论、诱因理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