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大蒜这个病,毁叶特别严重,现在还能种吗(大蒜毛病)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大蒜这个病,毁叶特别严重,现在防治正当时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大蒜这个病,毁叶特别严重,现在还能种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随着降雨量和次数的增加,大蒜叶枯病危害也逐渐加重,不注意防治,一般病田减产20%~30%,重发病田块减产达85%以上,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着大蒜主产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有效控制其为害,现将大蒜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

大蒜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及薹茎等部位,以叶片发病为主。叶片受侵染后,表现出4种发病类型,尖枯型、条斑型、紫斑型和白斑型。病害发生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可穿过叶节向叶鞘延伸,使叶鞘枯黄。田间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褐色至黑色霉层。

1、尖枯型:下部叶片初呈白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展后,叶尖变成深褐色坏死,两侧隐约有紫褐色斜纹。

叶尖变成深褐色,严重时叶尖干枯坏死。

2、条斑型:主要发生在中下部叶片。叶片染病,产生纵贯全叶的褐色条斑,沿中肋发展或位于叶片一侧。

叶片中间产生纵贯全叶的褐色条斑,沿中肋发展。

3、紫斑型:整个生育期可见,为田间主要病斑类型。叶片受害,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色泽较深为紫褐色,边缘淡褐色,两端有枯黄色坏死线,扩展蔓延后可使叶片枯黄。

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色泽较深为紫褐色,边缘淡褐色,两端有枯黄色坏死线。

4、白点型:抽薹期上部叶片出现密集圆形、卵圆形白色小病斑,边缘明显。有些白斑后期发育成紫斑。

叶片上出现密集圆形、卵圆形白色小病斑,边缘明显。

二、病原

病原菌为 Pleospora herbarum称枯叶格孢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Stemphylium botryosum称匐柄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3~5根丛生,由气孔伸出,稍弯曲,暗色,具4~7个隔膜。分生孢子灰色或暗黄褐色,单生,卵形至椭圆形,表面有疣状小点。子囊壳球形,内生棍棒形的子囊。子囊孢子椭圆形,黄褐色,有纵横分隔。

这是病原菌电镜下的形态

三、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病残体上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然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滴飞溅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四、发病条件

大蒜叶枯病的发生与田间温湿度呈正相关,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当旬平均气温在20℃左右,高湿时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大蒜田管理粗放,整地质量差,田间高低不平,田间积水,发病重。与葱、韭菜混作,重茬连作地发病重。肥水管理不当,氮肥施用过多,底肥不足,发病重。种植密度大,田间通风不良,发病重。

五、 防治技术

1、清洁田园:大蒜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落叶,严禁将残株落叶随意遗弃在田边及沟渠中,应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以减少菌源积累。

2、轮作倒茬:合理轮作倒茬,能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菌源积累。避免选葱、韭菜、洋葱茬口种植,宜与小麦、玉米、瓜类、豆类等作物轮作。

3、采用地膜覆盖: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松软,土壤肥力高,保肥、保水性能强的地块。一般覆膜大蒜比露地蒜晚播5~7d,行距20~25cm。株距l0cm左右,种植密度每公顷37.5~45.0万株,播后覆土2~3cm,然后覆膜压紧。采用覆膜栽培,能提高早期地温,发根快,根系发达,茎叶生长旺盛,增强植株抗病力。

4、肥水管理:施足基肥(腐熟的农家肥、草木灰和过磷酸钙),苗期以控为主,适当蹲苗,培育壮苗。烂母后以促为主,抽薹分瓣后加强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避免大水漫灌,尽量降低田间湿度。早播应防止低温冻害。

5、选用抗病品种:留种用大蒜收获后进行晾晒,待晾晒干后,选择健壮、无虫、无病、未退化的优良品种。提倡收前选株,收时选头,播前选瓣。入选的蒜瓣要单种,作为留种田供第2年选种,留种田应及时防治病虫害,彻底拔除病、劣、杂株。另外,还要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的脱毒大蒜,逐步替代本地退化的品种。

6、药剂防治:在大蒜叶枯病常发重病区,当大蒜苗期病株率达1%,病叶率达5%时,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1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喷药防治。如天气有利于病害继续发展,应再喷药防治;在大蒜孕薹期和抽薹初期,若天气预报有雨或病叶发生较多时,应及时喷药保护上部叶片和蒜薹。可选用20%苯醚·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25%咪鲜·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硫菌灵+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一次,共喷2~3次,交替施药,效果较好。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大蒜这个病,毁叶特别严重,现在防治正当时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