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陕北小吃米黄(陕西米黄是什么做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陕北独具特色的美食之一米黄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陕北小吃米黄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陕北小吃米黄(陕西米黄是什么做的)

米黄,又叫摊黄,也叫摊馍馍,多种叫法。想必陕北的人们都知道,有小米面制作的,以前也有玉米面和小米面两种混合制作的,现在也有用大米面和白面制作的。各种做法不一。但是陕北的特色美食之一。每年到冬季,这个必定是陕北人家家户户必制作的美食之一,一般到了腊月,每家都会碾小米面。制作这个产品,腊月里制作很多,利用陕北天然的冷冻天气,产品冻的硬梆梆的,待吃的时候在锅内蒸一下,加热即可。夹菜或者直接吃都非常美味。

  自古以来,陕北地区每年的小麦收入,仅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多点儿,玉米、谷子、糜子、豆类、薯类等秋季作物的产量占全年收入的多半以上。那么,这就意味着在陕北人的生活中,他们主要是靠吃粗粮来维系生计的。在这种生存状况下,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和演绎,杂粮细作、粗粮精做,就成了陕北人最为拿手的技艺了! ““摊黄儿”,就是粗粮细作的精典范例!

  “摊黄儿”的名称其实很通俗。陕北人把用玉米面或是小米面发酵后蒸制的发糕叫做“黄儿”,大概是取其颜色“金黄”的意思吧!那么,自然而然,他们就把这种用摊煎饼的方式“摊”出来的发糕称作“摊黄儿”,有的地方又把它叫做“摊馍馍”!

  陕北人说话鼻音比较重,吐字多以入声为主,很少用“儿”音,但是,唯独给这“摊黄”加上了亲切的“儿”音,足见陕北人对这种小吃的偏爱和喜好程度!

  “摊馍馍”是一种用小米面制作的食品,它的制作说精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加工好的小米面提前发酵后在特制的“鏊子”上一个一个地“摊”出来就好了。但是,摊黄儿得制作程序却是十分复杂繁琐的:首先,要把小米浸泡一夜,浸透后捞出沥干;然后在碾子上碾压,用精细的“罗子”把面筛出来;把小米面调成稠糊状,再经过一夜的发酵后,最后才能在“鏊子”上摊制。

  “摊黄儿”用的“鏊子”是一种特制的、直径不到二十公分、有着三个支架,用铸铁制成的小锅,锅底是凸型的,上面加有锅盖。在摊黄儿的时候,在鏊子底部加火,倒入适量的米糊,盖上盖子,数分钟后就熟了。圆形的“摊黄儿”出锅后,用两只手对摺,就成了半月形状了,外面看起来金黄,里面吃起来松软,而且很甜、很香,很好吃,因此很受人们的欢迎。但是,要想把“摊黄儿”真正做好,没有一定的经验和麻利的身手是不行的。

  陕北妇女真的是很能干!她们在摊“摊黄儿”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一个人要照看四、五个鏊子,既要烧火掌握火候,又要一个一个地操作。摊黄儿的火候是非常关键的,不能大也不能小,小了摊不熟,大了就会烧焦,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因此,摊“摊黄儿”并不是一件谁都能干好的事情!

  我的母亲,就是一位摊制“摊黄儿”的高手。首先,我母亲做的“摊黄儿”色泽金黄,外观就很诱人;吃起来外脆里嫩,既有小米的清香,又有米糖的甜味,很受邻里的喜爱;其次,在做“摊黄儿”的过程中,母亲身手敏捷、动作麻利、井然有序、忙而不乱,见过的人无不称之为能干,俯首赞叹!“摊黄儿”时,一般的人照看四五个“鏊子”就会手忙脚乱地忙不过来了,可我曾经见过母亲一次用过八个“鏊子”依然做的是有条不紊、得心应手。

  “摊黄儿”虽然是杂粮食品,但在过去,人们也不是能经常吃到的。一般的人家一年只做一次,那就是每年春节的时候才会做的,一做就是满满的几大笸箩。所以,“摊黄儿”也就成了陕北人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

  陕北人平时省吃俭用,吃饭特别简单,以填饱肚子为目的。可是一过腊月初八,人们就会动干戈,动用大量的粮食储备,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各种各样的食品来迎接每年最隆重的节日。除了摊馍馍以外,还要做“油馍馍”,“炸油糕”、蒸枣糕、磨豆腐、生豆芽、蒸米酒、蒸馒头、杀猪宰羊、炖肉、炸丸子等等,总之要做大量的食品,忙忙乱地做上一个腊月。因为陕北人有个习俗;正月里是不干活的,因为他们认为正月里干活不吉利,会带来全年都有干不完的活计。因此,他们就要准备好一家人整个正月里要吃的全部各种食品!

  记得从我十岁的那年开始,每到腊月摊馍馍的时候,我就成了妈妈的得力帮手。首先,要帮妈妈推碾子。试想:一个十岁的小孩,推着沉重的碾子在不足三米的直径里,一步一步地、艰难地转上几个小时的圈儿,那是需要多大的耐力和耐心啊!因此,每到快要碾米的时候我就愁得要发狂。时至今日,我看见碾子就会感到头涨!其次,就是给妈妈“摊馍馍”准备烧火用的劈柴。也不知是谁总结出“摊馍馍”的劈柴一定要用干透的柳椽劈出来的细棍儿烧火,所以,每年一到做“摊馍馍”的时后,妈妈就会要我准备大量的柳椽劈柴。于是,小小的我,举着沉重的斧头,在碗口粗的柳椽上“吭哧吭哧”地劈上两三天,才能把妈妈所要的劈柴准备好,而且每一根劈柴的粗细、长短基本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火候的均匀。那时候,妈妈总夸我劈柴劈得特别好,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妈妈那是在“诓”我,怕我扔下不干了而已!

  摊黄儿的那天凌晨三四点钟妈妈就起床了,在隔壁的空窑里开始了劳作。那时侯的冬天又特别的寒冷,空窑里有常年不生活,妈妈就披着爸爸的老羊皮袄盘腿坐在“鏊子”前,麻利地摊起了“摊黄儿”,有时要摊到深夜才能摊完,于是,妈妈一坐就是整整一天啊!

  “摊黄儿”好吃,那是我的最爱。我喜欢把土豆丝和酸菜丝拌起来夹在“摊黄儿”中间咬着吃;更喜欢把“摊黄儿”搁置在阴凉处风至半干,蒸热后掰碎,泡在妈妈自制的油茶里,拌上一点腌酸菜一起吃。那种味道和口感,至今都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忘怀啊!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如今再品尝各种美食“摊黄儿”似乎再也寻找不到往日味道,生活无论怎么样的变迁和富有,无论如何也忘不了妈妈含辛茹苦、起早贪黑为我做的那种“摊馍馍”...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陕北独具特色的美食之一米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