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孙悟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孙悟空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孙悟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到底是哪三界?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孙悟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孙悟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孙悟空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熟悉《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孙悟空大闹阴曹地府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俺老孙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学得长生不老之法,寿与天齐,故有此说。五行我们都很清楚,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那么孙悟空所说的三界到底是指什么呢?

对于三界的说法,道教和佛教分别有不同的定义,而且传播都很广泛,所以才一直没有统一。我们就从道家和佛教的经典中对三界进行相应的梳理,以便解开这个谜底。

第一部分:道教对三界的定义

道教是基于道家思想所创的宗教,其对于三界的定义主要分为两种:“天、地、人”三界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两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并不矛盾。

1.关于“天、地、人”三界。

道教起源于《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是道教思想的精华所在,揭示了道教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从宗教体系来说,道教是一个神仙崇拜的宗教,道教的天、地、人三界分别对应着相应的等级和生存空间,具体为:

1) 天界就是先天尊神和后天仙真所生活的世界

2) 地界则是鬼怪所居的幽冥界,像酆都大帝治下的酆都,东岳大帝统治的泰山,都属于地界

3) 人界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自然界万物的普相生存空间

2.关于“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

道教经典《度人经》有详细的解释,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无色界,并指出“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

1) 欲界,是指举心动念都是贪欲,完全以自己的私利为本位的众生居住的地方。欲界中包括了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间及六欲天几类人间地狱。

2) 色界比欲界高一界,《度人经集注》说:“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即登色界”。 这里的众生都是化身,虽然脱离了食,色的困扰,但是尚未脱离肉身,所以依旧是在忍受痛苦。

3) 无色界,就是从有形有质上升到无形无质的境界。身处于此处的生灵超脱了一切束缚,也没有物质之身,拥有的只有受、想、行、识的生命特质;但是即使是达到无色界,仍绕要受到生死循环的困扰。

按照此种说法,三界也只是生灵修行的一个阶段性高度,并不是最高等级,所以孙悟空就生命轮回的地方所说的超出三界之外,应该是指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注释:度人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是一部道教神学作品,其哲学思想深远。被后世明代《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号称法界之源头。

第二部分:佛教对三界的定义

佛教对三界的定义也主要分为两种:“断界,离界和灭界”和“法界、心界、众生界”。

1.关于“断界,离界和灭界”

1) 断界之意即为断除世间烦恼的境界,可是贪欲依旧无法根除

2) 离界的意思是断绝了贪欲,或者是断绝了爱欲

3) 最后的灭界是指断除了九种烦恼之外的境界

2.关于“法界、心界、众生界”

此种说法主要源于佛教经典《华严经》,该经书提及,心,佛,众生三者之间并没有区别,所以,立出三界之意以表平等。这三界被分为法界、心界、众生界。

1) 在佛教理念中,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将人的全身分为十八界,分别指代了六根,六境和六识。而法界便分属于这十八界中的六境。不过,不同的经论中,对于法界的理解各不相同,最通俗的是十法界,这指代了人世间的十种烦恼。

2) 心界同样是十八界中的一部分,他分属于六根之下,指的是人最重要的一部分,以心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3) 众生界则是佛家认识中除佛界外的各界,其中有地狱界,菩萨界等界。即为众生并存之意思。

通过系统的梳理和对比之后可以发现,道教和佛教虽然在三界的定义和解读上有差异,但是也有共通之处,即追求通过修行获得逍遥和超脱。

综上,可以大致肯定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所说的三界,最有可能的是道家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可能有人会问孙悟空是佛教的人为什么说的是此三界?基于辨机掌握的知识来说,一是西游记本身是一部佛道相争的著作,二是“佛本是道,道法自然”。

文化传承,价值分享,值得收藏、转发,如果您喜欢辨机文化,请多多支持。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孙悟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到底是哪三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