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伯的意思是什么(叔伯妯娌是什么关系)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诗经《旄丘》——叔叔伯伯们,为何不救我?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叔伯的意思是什么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许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译文:
旄丘葛藤多繁茂,枝枝节节蔓延长。卫国君臣叔与伯,为何多日不相帮
安居家中久不动,一定等人来同行。为何等得如此久,个中必定有原因
狐裘在身毛茸茸,大车为何不向东。卫国君臣叔与伯,原来与我心不同
卑微渺小的丧家园,我们流落在此间。卫国君臣叔与伯,装聋充耳不相干
《旄丘》一诗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有认为是黎国君臣为狄人所逐,逃到旄丘,久等卫国派兵相救而不至,失望之余所作;也有人认为是黎国臣民劝君主归国所写的;还有把此诗看做是怨妇诗的,更有人认为这是女子思念爱人所作。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我比较偏向认同第一种说法。
在中国的传统家族文化和宗法制度里,宗亲间一脉相承,遇到困难和危险是有互助与互救的义务的。而在先秦诸侯间,也有类似的制度——《礼记.王制》中,规定了“方伯连率之职”: “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这个制度也明确约定,遇到急难,诸侯国之间有相互救助的义务。
当时黎国君臣被狄人追击,狼狈不堪地逃到卫国旄丘,原指望卫国履行方伯连帅之职,雪中送炭地加以救助,没想到卫国隔岸观火,装聋作哑,充耳不闻,跟没事人一样,完全置身事外,不加援助。卫国君臣先是期待,然后等待,继而失望,最后难免责怪而作下此诗。
篇第一章以旄丘当地的“葛藤”起兴,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同时以葛藤的枝节,暗喻黎国与卫国同气连枝,应当互相救助。黎国臣民在旄丘苦苦等待,眼看着葛藤越来越繁茂,枝节蔓延越来越长,但卫国援兵却久久不至,心里虽有疑惑,但心里着实希望借卫国之力缓解本国的危难,挽狂澜于既倒,救臣民于水火。是以,仍怀着很大的期待,对卫国目前的表现不愿稍加揣测。
第二章紧接上章,等的日子越久,黎国臣民心中的疑惑在加深,为何卫国君臣安之若素,待在家中不动弹呢?这时候还不愿意相信,是人家卫国根本就不想来救,还自问自答自我安慰道,肯定是在等他国援兵吧,到时候调兵遣将一起出发,千军万马一起杀会国内才更有胜算。这就像一位被男人抛弃了的女子,宁愿自我欺骗,替男人找一千种不来看她的理由,也不愿相信男人其实就是真的不爱自己了。黎人于卑微狼狈的处境之中,那种小心谨慎和委屈求全的心态和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的心态,和恋爱中的女子毫无二致,真是令人感叹。
三章不吝以极其富丽的笔触,描绘黎国臣民亲眼所见的现实,逐渐打碎心里的幻想。眼看着卫国君臣身穿狐裘乘车出行,可没有一次是向东而去。对比自己君臣衣衫褴褛,吃了上顿没下顿,无家可归,即将亡国的惨状,黎人心里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人家卫国根本就无心救援我们啊。此时心里如雪洞明,突然清醒过来。
末章以“琐兮尾兮,流离之子”起兴,黎人自伤自叹,心生苍凉。举国臣民流落他国,卑微寒冷,含羞忍辱,无依无靠。而卫国君臣冷漠以对,隔岸观火,不加恤助,当真让人寒心。复国还家,看来已成空话。黎人于悲凉之余,转而心生愤慨,直言怒斥黎国君臣不尊方伯连帅之职,无情无义,装聋作哑,充耳不闻。
全诗四章,条理清晰,结构明确,叙事平实简洁,将前因后果交代的清楚明白。卫人衣着华丽、装饰繁复、傲慢自私的样子,描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黎人内心由满怀期待到灰心失望,再到愤慨指责的心理变化刻画得细致入微,精妙绝伦。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诗经《旄丘》——叔叔伯伯们,为何不救我?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