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相鼠这首诗骂的是什么人(《相鼠》)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骂人还是教人——老魏读《诗》之《相鼠》赏析篇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相鼠这首诗骂的是什么人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相鼠这首诗骂的是什么人(《 相鼠》)

骂人从来就是一门艺术。

年轻的时候读过梁实秋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印象深刻,题目就叫《骂人的艺术》,洋洋乎写了十个方面,他说:“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

把骂人上升到道德层面,应该是梁先生的贡献,而骂人的风格可以说既有历史形成,又会因人而异,如果按大类划分,似乎可以分为草根派和学院派。草根派属于山野村夫,没有文化,所以不会绕弯,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祖宗八代加生殖器,极具杀伤力。学院派骂人可就讲究多了,所谓骂人不带脏字,拐弯抹角,冷嘲热讽,甚至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赋比兴全活儿,知识水平差点的人家骂你可能还以为是表扬呢。这方面要论首创,有案可查的恐怕非《相鼠》莫属。《诗经》里面的诗历来争议颇多,但是对《相鼠》的看法却难得的一致:这就是一首赤裸裸的骂人诗——当然了,骂的还是很讲艺术的。

虽然看法一致,但是诸如谁在骂骂的谁等细节还是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说是老百姓“刺在位者无礼仪”,有人说是“妻谏夫之诗”,到底哪个正确,恐怕还是要紧扣鼠这个比兴的意象来理解。

诗的第一章说“相鼠有皮,人而无仪”,有人讲这个仪是威仪,也就是一副当官的高高在上的样子,但是如果和皮联系起来理解,恐怕就不是这个意思了,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对于老鼠来说是皮,对于人来说就是脸面了,也就是说老鼠还有皮呢,人要是不要脸了,那就不可救药了,所以这里的仪是指人的外在形象。

第二章说“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有人将止解释为通假耻辱的耻,但是如果和老鼠的齿联系起来呢?我们都知道老鼠的一个习性就是磨牙,见什么咬什么,除了睡觉不会停下来,由此联系到止,那就是做人要知止,不能像老鼠一样无休无止。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提倡知止,《道德经》说“知止不殆”,《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这一章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不知道适可而止,那就是找死。

第三章说“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诚如大家理解的,这个体是身体的体,但是又不仅仅是身体的体,更是我国古代哲学中体用思想的体,这样才和礼有了对应关系,否则说老鼠的身体和人要遵从的礼会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第一章已经说了老鼠的皮,如果仅仅从身体部位来看,皮和体没有多大区别。这里说的是,人不应该像老鼠一样徒有其体,还要有礼,这个礼也不是礼仪的礼,而是孔子讲的那个克己复礼的礼,是一种道德的规范和制度的约束,或者叫规矩。

如此,三章之间就有了递进关系,而不是有人认为的并列关系。从外表到内心再到道德和制度层面,步步深入,而“不死何为”到“不死何俟”,最后是“胡不遄死”,语气一章比一章严厉,与仪、止和礼形成了正向对应,可谓鞭辟入里,不仅极尽挖苦与讽刺,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绝非普通的骂骂而已。

分析到此我们再看,这个被骂的对象是有具体所指吗?没有。给我的感觉,这分明就是一个乡村学馆的老先生在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只不过他用了老鼠来做比喻。骂谁了?谁也没骂,或者说骂了所有不懂规矩、不知进退、不注重形象的人。

真心希望所有的人能从《相鼠》里,读到更多的做人的学问,而不是仅仅学会骂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骂人还是教人——老魏读《诗》之《相鼠》赏析篇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