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某些动物是否拥有类似人类(哪种动物拥有和人类相似的基因)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地球上的某些动物是否拥有类似人类的高级”情感“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地球上的某些动物是否拥有类似人类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关于动物的情感问题,科学界始终存在很大争议。不过,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动物的确具有诸如幸福、悲伤、愤怒,甚至爱和困窘等高级情感。
乔伊斯·普尔是肯尼亚大象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自20多年前开始研究这种庞然大物以来,她见过发生在大象之间的许许多多的奇异行为,而让她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它们之间的“问候礼”——当同一个家庭或组织中的成员久别重逢后产生的那种热烈而欢快的情绪。
有一次,她看到50多头大象重逢在一起,它们欢快地高声鸣叫,疯狂地拍打耳朵,相互绕着转圈,所有成员一起发出巨大的隆隆声和吼叫声……她相信这些大象正沉浸在极度兴奋的情绪中,它们发出的隆隆声和吼叫声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喂!伙计,遇见你真是太高兴了!”
灵长类动物学家简·戈达尔也曾见过生活在坦桑尼亚冈比国家动物园里的黑猩猩一起分享快乐的情景,但最让她感动的还是她亲眼目睹的一只50岁高龄的雌黑猩猩死后引发的悲痛情绪。这只雌黑猩猩的8岁大的儿子整整一天都守候在母亲毫无生气的尸体旁,偶尔去拉拉母亲的手,然后就呜呜地哭泣。在以后的几周里,它变得萎靡不振,不吃不喝,最后离开了群体。在母亲死后三周半,这只曾经健康活泼的小黑猩猩也死了。戈达尔认为它显然是死于悲伤过度。
像普尔和戈达尔这样的生物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他们坚信大象、黑猩猩和其他一些动物具有诸如幸福、悲伤、愤怒,甚至爱和困窘等高级情感。当然,也有许多科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怀疑者认为将人类品质归结到非人类动物身上是非常不科学的。他们认为,许多动物有时的确会表现出恐惧之类的“初级情感”,
但这些“初级情感”属于动物的本能,是动物天生具有的,比如一只从未见过猫的实验鼠在嗅到猫的气味时仍然会被吓瘫。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生物学家马克·贝克奥夫在过去30年里一直都在研究野生丛林狼、狐狸和其他犬科动物。他认为,对于人来说,虽然我们无法证明某人是处在幸福还是悲伤之中,但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推断出此人此时的感觉。同样,通过观察诸如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瞳孔大小和声音特点等线索,我们也应该能分辨出动物正在经历何种感情变化。比如,当你怀抱着的一只宠物猫咪正从喉咙里不断发出呜呜声时,或者当你的宠物狗摇着尾巴、蹦跳着扑向你时,你一定知道它们此时正处在一种兴奋情绪中。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生物学家伯尔尼·沃希格一直将生活在阿根廷沿岸的露脊鲸作为研究对象。一天,他看见一群雄鲸正追着一头雌鲸求爱,而这头挑剔的雌鲸经过精挑细选,最终选出了它的“意中人”。两头鲸鱼在交配后,并排着在海面上嬉戏,用鳍状肢相互触摸对方,然后翻滚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拥抱在一起一样。最后,当两头鲸鱼缓缓游开时,它们仍不时地用身体触摸对方,还步调一致地同时潜入和浮出水面。
自然学家霍普·赖登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草原狼夫妻经常相互拥抱在一起,并会做一些优美、温柔的动作相互致意,比如摇尾巴和舔对方的脸。有时两只狼会一唱一和地嚎叫,叫完后就进行交配。交配后,雌狼常常会用脚掌拍雄狼的脑袋,还舔它的脸。最后,它们会缠绕在一起睡觉。这看上去非常像人类的浪漫爱情。赖登认为,无论是人类之间的爱情,还是动物之间的爱情,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
当然,也有动物学家认为动物的这些行为并不表示真正的“爱“,它们只不过是单纯地按照基因指令行事而已。如果真是这样,那应该如何解释下面的事实呢?
动物行为学家肯拉德·勒伦兹曾描述过一只雄鹅的丧偶之痛。一天晚上,一只名叫苏珊娜·伊丽莎白的雌鹅被狐狸咬死了,它的伴侣一直静静地站在其残体旁,似乎不忍离去。在以后的几天里,这只雄鹅一直佝偻着身子,脑袋无力地下垂着,眼睛变得模糊不清,显得无精打采。由于没有心情抵御其他雄鹅发起的攻击,它在鹅群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直到一年后,它才从这种悲痛情绪中渐渐恢复过来,重新找了一只雌鹅作伴侣。
许多科学家都曾报道过动物之间的这种怜爱之情,尤其是当它们失去配偶、父母、子女或亲密伙伴时。比如,当一头雌海狮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虎鲸吃掉时,常常会凄凉地悲号不已。
就像戈达尔在冈比国家动物园看到的那只黑猩猩一样,大型猿类、猴子,甚或狗熊、驼鹿、羚羊和鸟类等常常站在死亡家庭成员的尸体旁守夜,有时它们自己会因悲伤过度而患病甚至死亡。
除了类人猿,大象是情感最为丰富、复杂的动物之一。
普尔和其他科学家曾记录过许多大象默默地站在死亡的同伴旁为其默哀的事例。它们偶尔伸出鼻子轻轻碰触一下同伴早已僵硬的尸体,有时还用鼻子将其长牙和骨骼卷起来,带出很远一段距离,然后用泥土或树叶遮盖起来。普尔经常说,“大象针对死亡的行为让我毫不怀疑它们的确正处在深深的悲痛之中,这说明它们对死亡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实际上,现在已有过硬的证据支持动物情感说。神经学家发现,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大脑在许多关键部位上存在很多相似性。截至目前,就所有已研究过的物种来看,包括我们人类,情感似乎都来源于脑组织的长期进化过程,尤其是位于脑中心的杏仁状扁桃体结构。老鼠实验证明,刺激扁桃体结构的一个部位总能引发老鼠强烈的恐惧情绪。如果老鼠的扁桃体受到损伤,那么它就既不会对危险做出正常的行为反应,如吓瘫和逃避行为,也不会产生与恐惧有关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和心跳加速。脑成像研究显示,与老鼠一样,人类在经历恐惧时,其扁桃体同样也会活跃起来,而这部分脑组织受到损伤的人则不会产生恐惧感。
对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的研究也为动物情感说提供了佐证。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盖茨堡学院的神经学家斯蒂芬·希威发现,当老鼠在一起玩耍时,其大脑组织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而在人体中,这是一种与兴奋和激情有关的化学物质。在实验中,他将老鼠放到特制的树脂玻璃盒中,让它们尽情玩耍。他发现老鼠们显得非常活跃,不断地发出“吱、吱”声,在盒中兴奋地来回踱步。但是,当他让这些老鼠吃下一种可阻断多巴胺分泌的药物后,它们就立刻安静了下来。
还有科学家发现了与性活动和母性依恋有关的化学物质。美国马里兰大学神经学家休·卡特一直都在研究一种叫做草原田鼠的啮齿类动物,这种动物是为数不多的一夫一妻制哺乳动物。他发现,通常需要一天时间挑选配偶的草原田鼠在接受催产素注射后将这一时间缩短到一小时左右,而且往往是与见到的第一只雄鼠一见钟情。但是,在给雌鼠注射阻断荷尔蒙分泌的药物后,无论给它多长时间,它都对雄鼠不理不睬。卡特认为,催产素触发了草原田鼠的恋爱行为,使它们看上去非常像“陷入爱河中的恋人”。
毫无疑问,尽管动物情感研究存在诸多困难,不过,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动物具有情感”的观点。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地球上的某些动物是否拥有类似人类的高级”情感“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