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是)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人类与生俱来的两种“能力”,这两种能力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与其他动物一样,人类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用哀号来表达悲伤。
在婴儿出生后的三四个月里,他们还没学会怎么去笑,也不懂得使用肢体语言,于是经常哭泣,而且哭声非常刺耳。当婴儿快满1周岁的时候,哭泣就不那么频繁了,他们开始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用手比划、发出咿咿呀呀的叫声或者乱扔身旁的勺子和食物。随着婴儿渐渐长大,针对每一种刺激,都有了不同的哭法:因疼痛而尖叫,因孤独、难受或饥饿而哭泣——这是他们在开口说话之前,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不管原因是什么,这些哭泣都可以在动物中找到原型:包括灵长类动物在内,很多动物仍在使用嚎叫作为最主要的交流方式。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肌电图研究显示,当我们情绪低落时,会控制不住颏肌上的神经,让下巴不停颤动,或者控制不了抑制嘴角肌的神经,让我们哽咽,并且嘴角下弯。科学家还发现,就算是脑结构不完整的畸形儿,他们仍然可以哭泣,这说明早在进化初期,掌管语言和意识思维的结构还未出现时,人类就已经能哭泣了。
成人以后,我们哭泣的原因更多了。人长大了,哭泣不可避免地混入了情感的因素,而哭泣所携带的信息,远不只身体不适或生理需求那么简单了。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生理机制不再起作用了,而是说哭泣已经与大脑的高级功能和越来越微妙的情感有了更深的联系,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周围的人来说,眼泪的含义是强烈而真实的感情。
只有人类才会因情落泪。人类哭泣之所以特别,并不是因为哭喊声,而是因为充满感情的泪水。动物或许会呜咽、呻吟和嚎叫,但绝不会动情落泪,即便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亦是如此。猿类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泪管,但它的功能只是清洁眼部、浸润和呵护眼球,而对于人类来说,也许在远古的某个时期,在祖先的泪腺和掌管感觉与表达深层情感的大脑区域之间,进化出了神经元连接。
人的一生通常会流下3种眼泪。最基本的泪水会在每次眨眼睛时出现,它浸润着我们的眼球。第二种泪水是反射性泪水,当我们的眼睛受到意外伤害,或接触到刺激性气体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会涌出这种泪水。第三种是情感性泪水,就是我们哭泣的时候流出的泪水。前两种眼泪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但情感性眼泪的化学成分却不同,分析这些成分,我们就可以了解泪水的作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威廉·弗雷发现,在情感性眼泪中,蛋白质的种类比反射性眼泪多20%~25%,钾含量更是后者的4倍,而且锰浓度要比血清中的高30倍。这种眼泪还富含激素,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催乳素。
为什么很多人痛哭一场后,感觉就会轻松不少?科学家发现,哭泣时流下的眼泪能清除人体内的过多激素,而正是这些激素让我们产生了烦恼。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认为,由于有大量的激素存在,当我们经受强烈的感情冲击时,人体就会用泪水将多余的化学物质“冲走”。也许,这就是我们在劝慰别人时,会说“尽情哭吧”的原因。
但也有科学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我们的泪管不够粗,也没有那么高的效率,即使是长时间痛哭,流出的满含激素的泪水也只有很少一点。那么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让我们在哭过之后感觉轻松呢?有科学家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系统面临周遭压力时,都会努力维持原来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既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既不能太过活跃也不能太过迟缓。这叫金发姑娘定律。如果环境破坏了平衡,把状态推向一个极端,系统就会努力找回平衡,尽快恢复常态。不论是一片森林,还是一个人、一条鱼,都会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这是最原始的需求,可能也是解释我们哭泣的原因。
毕竟,经历了每次搏斗或逃跑,以及万般紧急的状况之后,我们都需要镇定下来。要不然,这种紧张状态会以动脉破裂或中风这样的惨烈方式结束。我们的祖先曾面临种种危险,以哭泣来镇定自己的情绪不仅实用,而且非常必要,否则他们早就因为一系列脑血管意外、接二连三的冠状动脉血栓而从地球上消失了。
笑的奥秘
“笑一笑,十年少”,大多数人都知道这句俗语,但在粲然一笑的背后,蕴涵着多少科学原理?科学家说,笑并非人类独享的专利,而是人类和许多灵长类“堂兄弟”共同拥有的特性,笑是灵长类进化的独有成果,使得灵长类化解内部矛盾“一致对外”,从而在大自然的残酷竞争中取得群体优势。
笑起源于什么?德国人类学家认为,作为一个行为符号,可能在3500万年前就有了,那是高级灵长类动物和更原始的种类“分家”的时候。最初的“笑”是早期较高级灵长类动物群落内部相互表示和平、喜爱的一个行为,包括狒狒、猩猩在内的灵长类动物,都有笑的表情,狒狒的笑声甚至十分“豪爽”,而猩猩的笑是轻轻地咧开嘴并发出愉悦的声音,已经与人类的笑极其相似。
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会笑的灵长类动物“有明显的进化优势”。这和人类社会的场景非常类似,它们能够在种群内部改善关系、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从而繁育和抚养更多的后代。
生物行为学家认为,在灵长类这样的社会性动物中,必然要有一种行为符号,来确认各自的地位、表示和平的意愿,并把相互嬉戏与残酷的杀伤行为分开。
德国动物学家推测说,猩猩的笑和人类的笑如此相像,并非偶然,因为二者有共同的远祖。“笑是一种生物学行为模式,一种游戏的邀请姿态。”在那时我们的“远祖”种群中,笑可以使陌生的客人感到亲切,缓解危险的紧张局面,降低群落内部冲突的危险。
在人类社会中,到底什么样的笑才最具有亲和力?他们进行了一些试验,科学家用电脑放出不同的笑声,让受试验者来选择什么声音最亲切。结果发现有高到低降音高的“哈哈”声最受欢迎。科学家认为,这也是有进化的原因在里面。当我们的祖先想一起嬉戏时,它们都没有紧张情绪,是放松的,由高到低的音高,恰恰表示着没有戒备,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个表示亲切的标志了。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说,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有类似的表示愉悦、亲切的行为符号。比如马,它会昂起头、一溜小跑以表达快乐。但是经过数千万年的进化,只有灵长类才能做到运用脸部的几块表情肌肉完成复杂的社会功能,这就是粲然一笑。
笑是减轻紧张情绪的有效方法,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欢快的笑声能使患者病情好转。在美国加州大学所做的一次称为“笑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中,科学家验证笑对于患有严重疾病包括癌症的病人有积极的影响。
最新研究表明,女人比男人更擅长笑。当男人发出低沉的笑声时,频率达到43赫兹,而女人尖锐的笑声能高达2083赫兹,甚至能让玻璃破碎。此外,女人的笑声更加动听,而男人大多数时候只能喘息一样地笑。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研究过,也许是因为女人进化出了一套更丰富的声音系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人类与生俱来的两种“能力”,这两种能力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