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七八个星天外下一句是什么(七八个星天外的意思是什么)

导语:点石成金!“七八个星天外”原作者另有其人?却被辛弃疾流传千古

嗨,欢迎来到今天的“每日读诗”,我是蒋秋心。

辛弃疾是我们语文教科书上都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论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永远逃不掉“朗读并背诵全文”。他究竟有何魅力呢?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一生都想报效祖国,也多次参与征战。他刚正不阿,非常正直,又满怀爱国热情。可惜官场并不是一个靠热情就能通关的游戏,圆滑才是步步高升的手段。辛弃疾显然做不到,最后被人弹劾,失去职位,隐居在了江西。

在政治上不如意,在词坛却被推举为货真价实的“飞将军”。成了豪放派与苏轼齐名的领军人物。今天分享的这首词,是辛弃疾难得的清新之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个人理解:整体解读

他被奸臣排挤,被罢官,带着行囊,马不停蹄地回到江西老家,只想远离那个肮脏的世界。

很晚了,夜色之下,隐隐约约能看见路,周围好安静,路上除了自己,没有一个人。这个世界,好像也只剩下自己。

硕大的明月在苍蓝的天空之中高悬,明亮的月光惊动枝头栖息的喜鹊。这月光太亮了,小鸟啊,你要飞去哪儿呢?是以为白天到了吗?

微风拂面,捎来些许凉意,微风捎来的,似乎不只是凉意,还有远处的蝉鸣,以及稻花的香气。

甜甜的。虽然太黑了,看不到灿烂的金黄花朵,但必定是美丽的吧,闻到这样浓郁的芳香,今年的收成,肯定会很好啊。老百姓的生活,也能稍微轻松些了吧。

稻田里,一群吵闹的青蛙,聒噪地叫着。

而他,只能继续前行。不能停下来。

抬头望去,还能看到朦朦胧胧的云层,像一层轻薄的白纱。云层之上,有几颗星星闪烁着,时隐时现,像是在呼吸,像是生命。想伸手抓住,可惜碰不到,手上残留的,只有月光,星光。

继续前行吧。突然,一滴雨水落在脸上,紧接着,越来越多,小雨滴默然落在脸上,手上,肩上,衣上,地上。他蹙着眉头,下雨了啊。

记得那间老茅屋就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赶紧去避雨歇脚吧。

寻觅了一会儿,还寻不到,记性也没有老到忘事的地步吧?不可能记错的。

果然,转弯之后,那座小屋,忽然就出现在眼前。

句子赏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里先科普一个小知识“化用”: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这首词就用了化用的手法:

明月别枝惊鹊,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化用唐末诗人卢延让《松寺》“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只改了几个字,就点铁成金,变成流传千古的佳作,那么这两句的区别在哪儿呢?

一、意蕴:直白与含蓄

卢诗的先是“电欲为雨”,再是“星犹在天”。直接道破了电闪雷鸣的阴沉天气,过于直白,后面的星星也没能很好的烘托出当时的环境。“欲为雨”也将天气的变化简单粗暴的告诉了你。

而辛词是先说“七八个星天外”,为什么只能看到几颗星星,甚至这几颗星星,还隔着厚厚的云层呢?会让人感觉云朵在天空堆积,也为后面的下雨做铺垫。下雨之前会有乌云堆积,这是生活中的常识。画面和时间不断推进,有逻辑,有递进,更细腻含蓄。让人能够跟着诗人的视线走。

而且“两三点雨”用点去形容落在脸上、地上的雨点,会更加真实,“两三条电”会缺乏一些诗意。

说了词语本身的内容,再说整体氛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给人的感觉是唯美精致的,或者用现代化的词语来形容,会有些“小清新”。又有点像中国画中的一个技法——留白。

难道真的就只有七八颗星星?真就下了两三个雨点?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用这样的数字,很明显能感觉到星星的少,雨点的小。

而原句“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更多的是修道者眼中的世界,这首诗本身也是写的寺庙,开篇就是“共僧蹲坐石阶前”,他的描述更注重还原自然,所见即所写,并没有进行太多诗意的加工。原作本身也算得上佳作,但是跟辛弃疾天才的对诗意的敏感把控比起来,还是稍显逊色。

二、语言:凝练与稀松

很神奇的地方,表面上看,辛弃疾只是少了一个字,实际上所包含的内容量却比原诗增加了许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就是辛弃疾的语言,更为凝练。

“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我们来看,这里能看到的场景,闪电是在天空的,星星也是犹在天。视线并没有发生转移,全部内容都在天空之上。

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先是看到星星,而星星在天空之外,也就是云层之上,这里视线已经改变了,先看到云,再看到星星。而下一句,视线又从上而下,转移到了青山,转移到地上。虽然字数更少,出现的场景更多,视线的变化也更多,何况这个视线的转移还是有迹可循,不是东看西看的。就会给人更加丰富细腻的感觉。

这是辛弃疾的本事,也难怪虽为化用,却能流传千古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