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甘泉公园的由来和历史(甘泉公园的由来和传说)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甘泉公园的由来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甘泉公园的由来和历史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甘泉公园的由来和历史(甘泉公园的由来和传说)

甘泉公园的前世今生(一)

甘泉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甘州最有名的水泉之一。古城甘州的得名,与甘泉有关。在西魏废帝年间,张掖郡设州,因城中甘泉清澈如玉、明亮似镜、味极甘美,所以将州名定是“甘州”。以后确定省名时,又将“甘州”的“甘”定为省名“首字”,省名“甘肃"就是取甘州的“甘”字和肃州的“肃”字组合而成。因此“甘肃”这个省名来源于这里。

《甘州府志》记载:“连片苇溪,遍地古刹”,城内三分之一是芦苇池,池水大部分来自甘泉。甘泉有二:一在城西南甘浚山下,泉水甘冽,西魏因之称张掖为甘州;一在城南门内城墙下,即今之甘泉巷民族小学内,泉水北流出城为阿薛渠,灌溉农田。甘泉,泉澄澈见底,游鱼可数;鱼为白口黑鳞。泉水清冽,甘甜爽口,素有“河西第一泉”的美誉。

康熙五年(1666年),张勇(时任甘肃提督,被顺治皇帝封为靖逆将军一等侯)驻守甘州,因慕李渔(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造园大师,被誉为“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才名,邀请他来甘州。康熙七年(1668年)夏,李渔抵达甘州,受到张勇的优礼相待。李渔留在甘州居住了一年,为张勇在甘州的府邸设计修建了五凤楼和园邸(称“一园”)。五凤楼(当地群众称之为大庙)一连五座,中间三座,用天桥互相连接,东西两个楼距中间各数十步;据《张掖名胜古迹纪要》(近代张掖名士袁定邦作)记载,“一园为提署之园,新中国成立前改称“甘园”。

甘泉公园的建成

甘泉公园的前世今生(二)

1984年,在政府的号召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自愿捐款、出力,借“甘泉”之名,在“甘园”废址,利用天然芦苇湖改造扩建成“甘泉公园”,突出以水为主、山水相间、曲径通幽的园林风格,追求自然、恬静、幽雅的意境,经过历次扩建,园内建有东西湖、童心园、植物园、姊妹亭、湖心岛、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景点28个,总占地面积174亩,其中湖面水域60亩。

在公园南北中轴线上各开一园门。南门为正门,前接县府北街,北门前临环城北路,两门内有宽甬道连通。甬道上,南连荫墙,北建拱桥,东西二湖在桥下相通。

进南门后,有草坪、花园、喷泉及方塘,塘北一桥接岛于西湖,岛上建亭。方塘西有楼阁三座(云龙楼),面东两座,面南一座,西北相邻,为茶园书会。湖西至北门,沿湖也有亭树台殿之胜。

进南门右侧(东)有儿童乐园,园内有碰碰车、赛车、微型火车、自控飞机、双人飞天、超级飞船等娱乐设施。过荫墙后,渐近拱桥,道左为西湖水域,道右有花圃及姊妹亭。亭东、北即东湖。亭南有道可通湖南。湖南地广,多植松杉奇树,曲径通幽。东南有丘,上建四角望亭,可尽揽全园景色。过拱桥后,道左为假山诸胜,右侧往东有曲桥六角亭,由东湖北沿向南延伸至湖中。

30多年来,甘泉公园发挥了重要的观光旅游、环境调节、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成为张掖历史悠久的著名旅游景点,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甘泉公园的重现

甘泉公园的前世今生(三)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开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呈现“城在林中、城园相融、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美丽画卷,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宜商的魅力之城,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按照“大开、大合、大聚”的规划思路,秉承“不占一分绿地、不填一寸水域、不挖一棵树木”的改造原则,进行了园区道路拓宽、公共设施完善、景观小品优化等工作,努力打造主题性功能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真正实现“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此次提升改造,对整个园区的主干道、健身步道、园区小径、置石生态驳岸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公园大门、园内建筑物进行彩绘修复,修建李渔思源主题石雕、甘泉池、笠翁亭、西山瀑布、云龙楼跌水等主要景观,在最大程度保留甘泉“老八景”的基础上,新建“一园”广场、西山跌瀑等“新八景”,通过同心锁桥和即将修建的“三转一响”、喜庆拱门等,唤起人们对不同年代的爱情记忆,打造爱情主题文化园。

历时两年多时间,广大建设者夜以继日、奋力攻坚,修缮一新的甘泉公园于十月一日开园迎客,为新中国成立71周年献上一份贺礼。下一步,将结合高金城烈士纪念馆红色景区改造,连同明清仿古街整体打造4A级景区,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空间活力,提升甘州文化品位和档次,推动城市“双修”,充分满足广大市民接触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重塑张掖老城新形象。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甘泉公园的由来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