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孩子被边缘化该怎么办(孩子被老师边缘化)

导语:赵小明:孩子在学校被边缘化的几种表现,你中了几个?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杨丽雲

小明语录

孩子不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就不可能知道面对的世界的残酷性,就不会产生与社会现实有关的责任和动力。

01 第三代儿童成长中的教育偏离

我们的高考其实本质上筛选出的是大脑发育较早的孩子。而那些大脑发育稍晚成熟的孩子就常常会被筛选机制淘汰。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被淘汰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就不聪明,或者就不是人才。

这就是第二代教育模式中隐性的东西,多数孩子由于无法跟上学校教育的高要求,所以只能通过大量刷题的方式来变成学霸。

有一个名词用来形容他们,叫“做题家”。

但是同时这也导致多数孩子学习负荷过大,造成他们身心疲惫。

社会内卷的状况下培养孩子很难,把孩子培养到就业阶段更难,这就是为什么说,过度“鸡娃”,无论学霸还是学渣,大概率都难逃被培养失败的状况。

因为这样疯狂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剧了孩子的低欲望。

“双减”政策之后,校外辅导班有所收敛,但是不少学校使用一周上 6 天课的方式增加孩子们的学业负担,而不少父母则私下联系私教来继续补课。

如果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老师总是注意不到他,或者对他关注不够,回答问题或者领玩具之类的活动,他也总是在最后,这些孩子渐渐就会培育出退缩回避的性格。

进入小学之后,假如也是如此,慢慢地,就被培养出消极情感模型,成为一个边缘化的孩子。

心理学研究过,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创伤,就是因为他的情感模型是消极的。比如同样经历地震,有些人会产生创伤,有些人不会。

成为创伤与否,在于这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如果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积极的,他经历灾难之后不容易留下创伤;而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是消极的,只要经历灾难,就会得战争后遗症或者各种各样的后遗症的可能性。

02 孩子在学校被边缘化的几种表现

儿童教育不能仅仅盯着家教,还需要关注孩子进入到学校发生的事情。性格除了遗传,另一部分就是家庭之外的环境。

父母在家里把自己捧得再高,假如一去幼儿园就被打击,孩子同样会消极和自卑。

孩子一旦在学校被边缘化,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厌学

(2)偏执

(3)敌视

(4)抑郁

(5)冲动

学生在学校被边缘化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孩子社交能力不足,有的是学校适应障碍,有的是性格的原因,还有的是由于学习受挫等,边缘化之后,也会使得孩子们对学校生活,甚至对真实世界都降低了欲望。

因为他们在进入社会的时候,社会压力太大,超过了他们的承受力,然后他们就回归母体。

现在所有厌学的孩子、辍学的孩子、休学的孩子、学校适应不良的孩子,都叫做回归母体,所以这刚好是拉康所说的出生时,脐带一剪断人们在生理上和母亲分开,但是在精神世界里面,不想和母亲分开。

03 影响孩子的两个手段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做第三代儿童成长营地呢?

因为父母影响不了孩子,他都不认同自己的父母,怎么能够影响他,这时候要想影响孩子只有两个手段:

第一个手段就是同伴,所以营地里面要有同伴;

第二个手段就是有这个孩子认同的一个权威人物。

现在我们的孩子们回归母体的驱动力,也就是精神病的人格结构被激活了,怎么被激活的呢?

第一,我们用一种独特的教育,让孩子们先天观察学习、模仿的驱动力没了。不观察不好奇不模仿不学习,最多就是模仿玩游戏,把他们指向社会的欲望给消灭掉了。

第二,我们又给了他巨大的一个压力,就是进入社会很困难,进入社会的阻力很大。

比如学校里面整天都在要求一大堆的学习作业任务,孩子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孩子们对学校没有兴趣,学校不好玩,学校把孩子关在这个座位上,像监狱一样就一直坐着。

就导致孩子们发现原来社会是这样的,于是社会受挫,因为学校里面没有存在感。

小明语录

孩子态度改变的重要路径:身体折磨、情感折磨、思维折磨。

对孩子进行情感成熟与补救训练,任何时候都不晚。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