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两程故里作文(游两程故里四百字作文)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游两程故里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游两程故里作文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在初夏之际,为探访程门立雪处二程故里,终于抵达嵩县田湖镇的程村。不巧的是“棂星门”紧闭,我等只能在门口徘徊。热心的村民问明来历,主动联系程氏后人,回头打开铁将军,将我们引入院内。整个院落为三进两箱加后花园式建筑风格,夹杂在程村的民居之间。《宋史·杨时传》记述,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据历史记载,二程故居初建于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大观元年(1107年)程颐卒,后人在此建祠。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皇帝下诏将程村命名为“两程故里”,并在程村东1华里处建筑石牌坊一座,上书“圣旨”,下书“二程故里”,扩建房舍60间。后受战乱破坏,几毁几修。清道光年间,全祠总面积为4392平方米,布局为三进大院,整体建筑高大宏伟。祠内石碑林立,古柏参天,历来被视为理学名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三月御书“学达性天”匾额,悬挂在程氏祠堂门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路过洛阳时,慈禧太后于书写“希踪颜孟”,光绪皇帝手书“伊洛源渊”匾额,送程祠悬挂至今。院内有一巨碑,约六、七米高,为书法极品,据说为元代赵孟頫所写。这三块儿匾额是程祠最珍贵也是最荣耀的真迹,而大门口墙壁上镶嵌的石碑出之县令之手,弥足珍贵。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世称“二程”,著作有《二程集》面世。他们从“理”作为宇宙本体而气化万物出发,在心物观方面,提出“心是理,理是心”,客观事物是“心”毕照的结果。在形神观方面,同样也是“有是心”,而后才“具是形”( 《遗书》 )。提出只要认识天地间充满了“仁”,即可消除人物界限,达到天人合一。在人性论上,认为人性是理气结合而成的。从理方面来的“天命之性”,凡圣一样都具有善质;从气方面来的“气质之性”因气有清浊厚薄,故有贤愚、善与不善之分,但只要“学”,“不自暴自弃”,下愚也是可移的。在认识心理思想方面,承袭张载的“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的划分,认为“闻见之知”是物交物而知,其中又有亲身经历的“真知”和间接获得的“常知”的差异。而“德性之知,不假闻见”,只要“知性便知天”(《遗书》卷二)。思想各有侧重,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则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传世。因二人在重大问题上意见一致,后人对他们的思想言论不加细分,便将两人的语录和著作合编成《二程全书》。
二程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数理成就,融入我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因二程一生主要活动在洛阳,所以,后人就把他们创立的这套思想体系称为伊洛学派。后来,经过朱熹的提倡、研究和深化,最终使二程的理学思想发展为“程朱理学”。
二程的墓地在临近的伊川,已经开辟为程园旅游景区。由于我们时间安排紧凑,没有前往拜谒,留下些许遗憾,却也为下次前往细读中原历史名人二程留下由头。路上不仅是
风景,还有厚重的历史。
作者 (芷水)相魁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游两程故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