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你要知道的事儿有哪些(科举你要知道的事儿都有哪些)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科举,你要知道的事儿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科举,你要知道的事儿有哪些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绝无期盼死灰复燃之意,也不想搅起历史的沉渣,但文言阅读总难免一些科举名词的出现,知道这些事儿,是否可以扫除理解上的某些障碍呢?
当然,近一千余年的演化,科举知识也浩繁如海,仅从上海嘉定的科举博物馆便可略知一二,但作为常识不需要知道那么多,我们摘要做些了解。
科举制度产生之前,汉代实行荐举制和征辟制,来选拔人才。荐举,是自下而上;征辟,则由上而下。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
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有学识的中下层读书人由此进入上层社会,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到了明代科举分为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参加者为儒生或儒童,及格录取后称“生员”、“庠生”,俗称“秀才”。
乡试,参加者为秀才,取中后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参加者为举人,取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参加者为贡士,取中后称“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的第一名状元。
按清代习俗,“秀才”称“相公”,“举人”称“老爷”。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作探花。
大家知道“连中三元”这个成语,那么其中的“三元”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后三级考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每三年一次的乡试第一名即为“解元”,会试第一名即为“会元”,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连中三元代表某人三次考试都是第一,这个词也可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据相关资料记载,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数是18位。唐代3名,宋代6名,辽代1名,金朝1名,元代1名,明代3名,清代3名。
最后知道一点古代的学校名称,有庠、序等。殷曰庠,周曰序,《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表达。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称监生,《儒林外史》中就有严监生这一吝啬鬼的形象。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科举,你要知道的事儿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