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救他(沙僧在流沙河里叫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来是流沙精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救他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玉帝把沙僧贬到流沙河
遵守戒律,严肃认真,默默无闻,此为那挑担汉子的所做之事;小心谨慎,明哲保身,却不失侠肠义骨,此为那卷帘大将的为人。这一切,塑造出了这性格内向、安分守己的和尚,唯法是求,唯师是尊,皈依佛法。
《西游记》中,各路妖怪皆有真身,孙悟空为灵猴,天蓬元帅为猪身,而默默无闻的沙僧却始终以人形示人,鲜有露出真身,原著中也罕有提到他的本体。那么,他的本体究竟是何方神圣?
沙僧被贬至流沙河
一、焰发妖魔,习通水性,此为沙僧真身
在《西游记》第八回中,菩萨领如来旨意,行东土寻求取经人。菩萨正走间,行至那流沙河界,水势汹涌,如山峰陡峭。茫茫汪洋间,仙家皆难以到此,浮萍也莫能浮。岸处无雁落,未闻有猿啼。
正当菩萨忘怀于此处风景时,水中跳出一妖魔来,十分凶恶。他生得青黑相间,赤脚光膀,眼神凶煞,红发乱飞,宛如混世魔王。此妖魔未曾打过招呼,直冲菩萨,亏得相伴菩萨一旁的惠岸出手才挡下了这出其不意的攻击。
几合交战后,妖魔才得知来人正是那菩萨,直言道:
我本是灵霄殿下的卷帘大将,只是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杯盏,就被玉帝贬下凡间来,变得这般模样。
这便是沙僧的第一次出现,从他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清楚他的身世:曾今贵为玉帝左右的卷帘大将,却只因打碎了杯盏被贬下凡间,沦为这副丑恶的模样。
但,为何玉帝把沙僧贬到流沙河中,而不是如猪八戒一般落在陆地,这便不得不提及他的本体身份了。
本事卷帘大将的沙僧
且看此回中的流沙河,可谓浊骨凡胎,难以渡之,失去仙家身份的沙僧此刻若是一介凡胎,又如何在这严峻的流沙河中存活呢。层层刨析之下,便只剩下一种可能,他的真身习通水性。
其实在书中随后的的章节便零星地讲诉了沙僧的前世今生,《西游记》第二十回中,唐僧刚刚收服八戒,便遭遇一禅师,禅师直言“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这般预言果如禅师所说,在第二十二回中,唐僧一行恶人遭遇难以渡过的流沙河以及破水而出的妖魔,而这妖魔便是沙僧。因此那禅师所言的水怪,必然指代了沙僧的本体。
失去仙家身份的沙僧
但仅仅一个“水怪”,也无法言明沙僧那人形模样,和不同寻常的神通。正当八戒和沙僧正打得难解难分之时:
“沙僧忽听得风响,急回头,见是行者落下云来,一个跟头,隐去踪迹,潜入深海之中,顷刻间不见身影。这般神通,直让八戒连连叫苦,悟空无奈,只能驾云行至普陀山,寻找菩萨相助。”
从这已然可以看出,沙僧善习水性,非一般妖怪能够匹敌,因此他的本体身份也绝非平凡小妖。
而在《西游记》第六十一回中也证实了这一点。牛魔王为寻回被悟空夺走的芭蕉扇,言提到了沙僧的本体:“我闻得唐僧……三徒弟沙流精。”言已至此,便可知沙流精便是这沙僧的真实身份。
可此处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为何妖怪之身的沙僧能够成为卷帘大将,侍奉在玉帝身旁呢?对于这些疑惑,书中也有所言明。
沙僧善习水性,非一般妖怪能够匹敌
二、本是人间凡夫,却为沙河妖魔
在原著二十二回中,八戒与沙僧相斗,直言道:“你是个什么妖精?”沙僧闻言,讲述了自己的来历:“自小生来神气壮……常年衣钵谨随身。”
从沙僧的自述诗不难看出他本是凡间夫子,只因曾游历千山万水,拜师学艺,衣钵谨随身,又遇真人,助得自身功德圆满,被玉帝加升,荣为卷帘大将。
可就是这样的沙僧被贬下凡间时,却沦为了乌巢禅师和牛魔王口的水怪、沙流精,究竟为何?
沦为了乌巢禅师和牛魔王口的水怪、沙流精
同样在第二十二回中,求助菩萨归来的孙悟空面对唐僧的询问,如实讲诉菩萨的言语:
“这妖怪本是侍奉玉帝的卷帘大将,只因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却形象到处作怪。”
菩萨的言语透露出了,沙僧为何舍弃了自己的形象,转胎为这流沙河中的水怪的原因。其实与那同样被贬下凡间的猪八戒,无非是殊途同归。
八戒因“夺舍投胎,投在个母猪胎里”沦为一介猪精,而沙僧或许是因为身居高位的玉帝不允许侍从能够拥有任何的己见,只能无条件的遵守命令贬入流沙河中。
这荒无人烟的境地让他逐渐迷失了人类的本性,转而为妖,开始吃食往来行人,与这噬人的沙河融为一体,成为了那凶恶的流沙精。
沙僧迷失了人类的本性,转而为妖
三、沙僧本无错,奈何奴性深
作为一个堕落的神仙,沙僧的身上肩负着浓厚的赎罪色彩。他遵循佛道,舍弃了先前的妖魔形象,成为了一个细心、听话、惟命是从的和尚。
他在取经过程中意志坚定,在遇到困难时,八戒曾想过回到高老庄逍遥自在,孙悟空也曾因为遭受唐僧的误解多次回到花果山。
唐僧虽是取经人,其取经之心也未必坚定,常常在取经过程望月遥叹家乡美。唯有沙僧始终心无旁骛地坚守着一个念头,那便是守护唐僧到往西天取经。
守护唐僧到往西天取经
在《西游记》第三十回中,沙僧在黄袍怪前的言语一扫往日的木讷,直言不讳,道明了大仁大义,这时候的沙僧深受佛教教化,其体现出来的仁慈宽厚俨然与佛教的“慈悲为怀”相吻合。
然书中除开描写了沙僧的美德之外,亦对他性格中的缺陷进行了描写。
尽管沙僧贵为天神,但所谓的“卷帘大将”实质上也不过是玉帝的侍臣罢了,仅仅是因为无意打碎玻璃盏就被贬下凡,这样草率的行径为何让沙僧能够甘心接受呢?
除此之外,当菩萨劝他跟随玄奘取经时,沙僧不假思索地立马同意,俨然忘却了自己并未犯下什么滔天恶果。而这些,皆是由沙僧的赎罪思想决定的。
沙僧的赎罪思想
当红孩儿把唐僧捉去,猪八戒提出散伙时,沙僧只是喃喃言道:
“我等感激蒙受菩萨的劝化,甘愿守护唐僧上西方求经,以此来将功折罪。”
从这话看来,沙僧的赎罪思想已然深入骨髓,并严重影响了其西天取经的性格。
在这场旅途中,他默默无闻,专心挑担,全然不似他少时那般“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的豪情壮志。最终虽修成正果,但已然失去了人的生气,只能叹其一生不幸。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失去仙家身份,沙僧在流沙河中如何存活?真身原来是流沙精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