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深刻含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深刻含义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深刻含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什么意思)

《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九章,说的是:“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一章,从字面上看,似乎非常清楚,没有难度;学者们的翻译也基本一致。但是不是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呢?未必。岂止未必,甚至可以说: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无怪乎杨伯峻先生在其《论语译注》中说:“这一章只能就字面来翻译,孔子的真意何在,又如何叫做‘非道弘人’,很难体会。”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也说:“此章义极简明,而最值深思。”并且解读为:“道,指人道。道由人兴,亦由人行。…《中庸》云:‘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此言非有大德之人,大道亦不在其身凝聚,此亦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若道能弘人,则人人尽成君子,世世尽是治平,学不必讲,德不必修,坐待道弘矣。”可是,鲍鹏山在其《论语导读》中却说:“历来注家都认为这两句不好理解,其实这两句的意思最明白——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往往得不到真理与正义的庇护。是我们——大写的人——以血肉之躯支撑着真理与正义,而不是真理与正义在支持着我们的事业!强者保护道,弱者寻求道的保护。”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呢?

我认为,这两句话是可以体会的,钱穆先生的解读也是符合孔子原意的。因为在《颜渊》篇第一章中,孔子讲过类似的话:“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其中的“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几乎就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另一种阐述。因为“仁”其实就是孔子的“道”:“仁道”或“人道”;所以,“为仁”就是“弘道”, “为仁由己”就是“人能弘道”,而“而由仁乎哉”就是“非道弘人”。鲍鹏山的解读也是符合孔子原意的,他进一步强调了“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而这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但其所说的“强者保护道,弱者寻求道的保护”,其中第一句的“保护”其实还是用“弘扬”为好,而“弱者寻求道的保护”不如“非道弘人”的含义深刻。我体会,“人能弘道”强调的是“付出”:有理想的人要去弘扬“道”;而“非道弘人”强调的是不要用“道”为自己谋利益,想“得到”:保护自己,或拉大旗作虎皮。“保护自己”,如很多人信仰佛教,就将佛作为工具,想的就是要佛保佑自己,而没有想到:信仰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要向佛学习,做好事,使自己成为像佛那样的人;“拉大旗作虎皮”,如有的人,学了马克思主义,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武器,但不是去改造世界,而认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批判别人,打击别人。这两类人,真该好好学习一下孔子的这两句话。

除了要准确地理解孔子这两句话的含义之外,我认为,是不是还可以拓展一下,想一想:如果是道家,会不会同意孔子的这两句话?我相信,恐怕是不会同意的。为什么?因为儒家谈到“道”,强调的是“人道”,正如此处所指;而道家谈到“道”,强调的是“天道”,如《道德经》第一章开头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其中的“道”,主要含义指的是客观的规律。对于这种含义的“道”,道家强调:人把握了它,就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如“天道”自然(“道法自然”),人就要“无为”,从而“无不为”;这不就意味着“道能弘人”吗?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是就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对立的、矛盾的?我认为,无需这样。恰恰说明,我们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使得我们看问题的视角更开阔、更全面。

对于这一点观点,你同意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