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起承转合什么意思(诗的起承转合结构分析)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诗的起承转合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诗的起承转合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作品一样,也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如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三段:
江天一色无纤尘,①
皎皎空中孤月轮。②
江畔何人初见月,③
江月何年初照人。④
①起句以景开篇,写江天一色的美景,也带出了地点。
②承接上句,以一轮圆月银辉普照,交代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的原因。
③笔锋一转,诗人借景发出现实中,何人先得花好月圆夜的人生疑问,同时也折射出人类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强烈愿望,将读者引入深深的思考和悠久的人类历史追溯中。
④结句以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句式,寄托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好理想境界,抒发了将来何时能花好月圆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深化了主题。
以上是古体诗以“月”起兴的“起承转合”。下面是律绝以“日”起兴的“起承转合”。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⑤
黄河入海流。⑥
欲穷千里目,⑦
更上一层楼。⑧
首联⑤句以日落西山的余晖起句,⑥句接承接上句之景,进一步写黄河奔腾入海的叠加景象,一幅高远壮阔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次联⑦句由首联意境之远及近,由实到虚,转写首联高远壮阔的意境,能激发人奋发上进的思考:人总是想要看得高,望得远。⑧句自然得出的结论就是再上一层楼。难道律绝和律诗创作审美实践水平的提高,不也受这一人生哲理的启迪吗?
从上述古体诗和律绝诗的意境分析可知,景语必须服务于一定意境,意境服务于一定的思想内容。离开了一定的思想内容中心,“景语”罗列再多,“意境”再好也不能表达真情实感,只能是无病呻吟,故作高深!例如表达忧郁愁苦的思想情感,却罗列一堆阳光灿烂,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等自以为“美”的“景语”和“意境”,与思想感情和谐一致吗?因此,不能离开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而单纯用有无景语,有无“意境”去评价作者诗作的优劣,而应结合作者写作背景,生活体验,相应的诗作体裁形式规则要求,及作者的真情实感来做评价,才是客观而科学的。各位怎么看?欢迎关注探讨,友好交流!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诗的起承转合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