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五十万明军主力真的存在吗(土木堡之变死了多少明军)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土木堡之变:五十万明军主力,真的被瓦剌全歼?真相到底如何?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土木堡之变:五十万明军主力,真的存在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在之前流传的说法中,认为土木堡之变,导致明军五十万主力别歼,成为明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明军参照兵力有多少,瓦剌兵力又有多少;明军阵亡了几何,又为何会被瓦剌以少胜多呢?
1、瓦剌到底出兵几万?
主流说法认为土木堡之战,瓦剌的参战兵力是两万,跟明军相比的确很少。
瓦剌两万兵的原始记录,最早出自明英宗时的大臣刘定之,而这位刘定之本身就是史官。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他是这么说的:“自以身备史臣,于国家大务不敢不具载,以备遗忘故也。”
也就是说我身为史官,对于影响国家发展的大事,不敢不详细记录,就是希望吸取前车之鉴。
这个前车之鉴,就是土木堡之变,而刘定之记录土木堡之变的书,叫做《否泰录》。
老刘本身是个易经大师,所以就用否极泰来,寓意着明英宗虽然被俘,但最后活蹦乱跳回来了。
书里有这么一句:“其实虏众(指瓦剌兵)仅二万,我师(明军)死伤者过半矣。”
而《明英宗实录》没有提及瓦剌兵力有多少;经历过土木堡之变的李贤、哈铭、袁彬等人,在各自所著的《天顺日录》《正统临戎录》《北征事迹》中,都提到了当时的惨像,却都没有提到瓦剌的兵力。
只有同时期的《否泰录》提到了,作者刘定之虽然没有亲历土木堡,但是他采访了不少亲历者:
“参以杨善、李实所述《奉使录》,钱溥所撰《袁彬传》。”尤其是袁彬的说法,所以这个数据应该靠谱。
根据《否泰录》记载,八月十五日这天,明英宗车驾被瓦剌包围,随后兵败被俘。
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2、明军为什么不经打?
那数十万的明军,怎么就被两万虐了呢?就算是步对骑,也应该有一战之力吧。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估算,土木堡战败的主要一点,就是饿的,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明军为什么挨饿呢?这要从八月十三日说起。
“八月十三日,至狼山。虏追及,遣朱勇等三万骑还战,皆败死,无只骑回。”
明英宗意识到前进不对劲,准备组织大军撤退,但是被瓦剌军缠上,于是让成国公朱勇带主力骑兵断后。
结果朱勇中伏,全军覆没,关于朱勇的下属兵力,刘定之说是三万,但更多说法认为是五万。
但不管朱勇手下死了几万,有一点可以确定,没人给朱祁镇断后了,他要直面瓦剌大军了。
也就是这一天,朱祁镇退到土木堡;也就是在这一天,明军基本断炊,“日尚未晡”。
十三日这天,明军基本上没有进食,按说朱勇尽管全军覆没,但是好歹争取了时间啊。
明军主力和朱祁镇有时间,进入怀来城避难的,但是明军就扎堆在土木堡不动。
原因是:“振辎重千余辆在后未至,留待之,遂驻土木。”
王振带的千余辆辎重,也就是他的私产被甩在后面没有到,所以大军就停下来等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等的命令,是朱祁镇下的,还是王振下的。见仁见智。
事实就是,朱祁镇留在土木堡,大军一天不但没有进食,关键是还断水了,“旁无水泉”。
没吃没喝,这不是绝路是什么?朱祁镇肯定有吃的,但是明军主力有吃的吗?
十四日,明军准备开动,但是晚了,“虏已逼,不敢动”,瓦剌兵已经围上来,想走是不可能的。
这在李贤所著的《天顺日录》中体现的更明显:“巳时,合围大营,不敢行。”就是不敢动了。
要是这时候开拔突围,不用瓦剌兵动手,明军就得阵型大乱,无异于大溃退,所以明军又扎堆没动。
这是明军挨饿的第二天,“兵士束手饥渴”。两天了,没吃没喝,你觉得明军能有多少战斗力?
第三天,也就是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的这天,瓦剌完成了包围部署,但是缺一个战机。
那就是让明军不战自乱的战机,毕竟这里少数也有十多万明军,要是他们死扛,也先还真一口吃不下去。
所以也先刷了个心眼,忽悠朱祁镇议和:“虏使持书来, 以求和为言。”假装给明军开了个突围口子。
结果明军从土木堡开动,明军主力一开动,这些饿了两天的士兵,你觉得他们会怎样?
那肯定就没有了什么军容军纪可言了呗,稀里哗啦的乱窜:“回旋之间,行列己乱,争先奔迸,势莫能止。”
没走两三步,阵型乱了,人心散了,从好好的主力军变成难民了,你说让他们打仗?不可能的事。
这时候就是瓦剌大屠杀的时机了,这时候不收割啥时候收割?
“虏骑蹂阵而入,奋长矛以击我军,大呼:「解甲投刃者不杀!」”
瓦剌兵杀入明军阵中,操着长矛就是一阵屠戮,明军压根没有办法阻挡。也没有能力阻挡,毕竟饿的路都走不动了。瓦剌兵不光是会屠杀,还会打心理战,告诉明军投降者不杀。
跑不了的明军当然选择投降了:“众裸袒相蹈藉死。”脱光衣服希望求生,结果还是无差别被杀。
这个时候的朱祁镇,当然也是怕的要死了,恨不得插翅飞出去:“上与亲兵乘马突围,不得出。”
然后坐地被捉。
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所以两万瓦剌骑兵,屠戮数十万(存疑)万饥肠辘辘的明军,有什么不可能吗?
饿的跑的力气都没了,别说屠五十万,屠一百万也没问题。
3、明军到底损失了多少?
当然,刘定之在《否泰录》中,只说得是屠了一半,至于明军原本有多少,他没说。
所以这个一半也不好推算。
而在《明英宗实录》中,记载了一个大概的数据:“官军人等,死伤者数十万。”
这并不是阵亡人数,而是伤亡人数;连死带伤数十万,还是很合理的。
但是在经历过土木堡的大臣李贤,所著的《天顺日录》里明确说:
“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
当时身下土木堡的明军有二十万,其中有一半人受伤,战死的有三分之体,粗略算也有六七万。
这个伤亡一半的数据,跟刘定之的《否泰录》接近,所以应该是可靠的。
粗略算起来,两万瓦剌兵,屠戮六七万难民般的明军,自然是很容易的事。
按说明军指定是要全军覆没的,为什么明军只被杀了一半呢?因为瓦剌人还要抢钱啊。
《天顺日录》载:“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事于杀。”
《否泰录》载:“虏举我辎重,惟取金银珠宝贵细者。”
这个可以相互证明,要不然死的明军会更多。
那这两万瓦剌兵都归谁率领呢?据朱祁镇本人的佐证说:“有伯颜帖木儿来时摆下,着传报马传说:『今遇见大明大帝驾了。』着也先作急领人马前来对敌。有也先当时就领人马,各自分路将官军围困,杀败后在土木扎营。”(《正统临戎录》)
这是朱祁镇本人说的,他最开始是被伯颜帖木儿咬住,伯颜帖木儿自知吃不下明军,又摇来也先助阵,两兵合一,兄弟齐心,在土木堡为明军送葬。
所以两万瓦剌兵问题不大,但明军也不可能是五十万,大概是二十万,有七八万被屠戮了。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你的阅读)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土木堡之变:五十万明军主力,真的被瓦剌全歼?真相到底如何?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