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春江花月夜为何评价那么高(春江花月夜什么地位)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春江花月夜》是否过誉了?为什么闻一多说它是“千古第一诗”?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春江花月夜为何评价那么高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春江花月夜为何评价那么高(春江花月夜什么地位)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一生仅有的两首作品之一,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

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也推崇有加,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252字的诗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得到古今大师如此一致的美誉?

从无人欣赏到旷世杰作

张若虚因写诗的数量特别少,因此在唐宋时期并不著名,各家诗评很少关注此《春江花月夜》一诗,自然也无人承认它是旷世杰作了。

张若虚

自明代以后的唐诗开始收录这首诗,明代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道:“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春江花月夜》在明代以前并没有人真正地重视它,很长一段时间内,它被归入初唐四杰一类,后随四杰地位的提高,才得到人们的重视。这首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感时伤逝的哲理诗,抒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此诗给以极热情的和高度的评价。他说:“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

闻一多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在描述“江”上,连续运用“春江”、“江流”、“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这些繁华似锦的景物,把春江烘托得象仙境一般。

《春江花月夜》中最好的一句

诗人立于江畔,仰望明月,不禁产生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

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人生呢,就个体而言,生命何其短促!然而就人类整体而言,则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因而能与明月共存。所以虽然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但从“初照”以后,照过一代人,又照一代人。诗人对比明月的永恒,对人生的匆匆换代不无感慨,然而想到人类生生不已,自己也被明月照耀,又油然而生欣慰感。

这种设问方式做诗在张若虚之前就有了,伟大的诗人屈原曾有过《天问》,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不息探索,一千多年后的张若虚也发出了对宇宙的疑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诗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识。以这种方式做诗也常被后世诗人所仿效,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和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好的例证。

《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当然,《春江花月夜》中句句都好,都值得细品,只是我认为没了这个“伟大的疑问”,整首诗会缺一些思辨的色彩。

《春江花月夜》引发的思考

在我们品味过这些美好的意象之后,会有进一步的思索,“他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惆怅和哀怨。”“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对后人创作影响,亦是深远的。曹雪芹在他的巨作《红楼梦》中,表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悲叹自己的遭遇和孤寂的身世、最能够倾泻她肺腑中的悲凄痛苦、莫过于是那几首:《葬花诗》、《桃花行》……诸篇。更在《风雨夕闷作风雨词》一章里言黛王“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了“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凄楚缠绵,催人泪下,可见《春江花月夜》对后人影响之大。

诗中的顶峰,伟大的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春江花月夜》是否过誉了?为什么闻一多说它是“千古第一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