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为何司马懿在灭掉辽东公孙渊后要筑城呢(司马懿为什么要杀公孙渊全家)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为何司马懿在灭掉辽东公孙渊后要筑京观?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为何司马懿在灭掉辽东公孙渊后要筑城呢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为何司马懿在灭掉辽东公孙渊后要筑城呢(司马懿为什么要杀公孙渊全家)

公元238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公然反派曹魏,自称燕王,建制百官。司马懿奉魏明帝曹叡之命率大军征讨,将其剿灭。在攻破襄平城后,司马懿将城内15岁以上的男子7000余人尽数斩杀,并“筑京观”。司马懿为何要这样做,这“京观”是为何物呢?

“京观”是为何物?

“古者克敌,收其尸以为京观,所以征昏逆而章武功也。”——《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北美野牛被屠杀后,其头骨被码放成金字塔型,类似于京观

京观就是征服敌人后用来彰显武功、炫耀功绩的,也就是用来震慑被征服地区和人民的一种直观而具体的方式。

公孙氏割据下的辽东有多强大?

公孙氏自190年公孙度割据辽东至238年公孙渊被司马懿灭族,已经历时三代约50年之久,甚至比曹魏政权存在的时间还要长。在公孙氏三代人的治理下,辽东地区并不像中原战乱地区那般残破衰败,反而是北方中原士人躲避战乱的绝佳去处之一。

东汉辽东地区

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等一大批中原豪族士人从陆路或渡海至辽东,极大促进了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公孙度、公孙康等人先后击败乌桓、高句丽,稳定了辽东边境,公孙度甚至在乐浪郡南部设立带方郡(今朝鲜平壤南部),拓展了汉朝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区域,俨然成为东北地区最为强大的割据政权。这公孙氏的辽东强大到什么地步呢?

“(公孙渊)自以为控弦十万,奔走足用,信能右折燕齐 ,左振扶桑 ,凌轢沙漠,南面称王也。”——《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控弦十万这个词是形容游牧民族强盛的基本指标,公孙渊能够控弦十万,这是十分可怕的数字。蜀汉灭亡时,其兵力不过九万人,东吴灭亡时,兵力二十万。辽东的公孙渊已经具备和魏蜀吴三国鼎立相争的硬条件。

曹魏为何要征讨公孙渊?

公孙渊和东吴有暧昧关系,一旦两者结成同盟,开辟第二战场,曹魏将首尾难顾。这个公孙渊也是有点作死,孙权派人来和他结盟,他却杀掉了使臣,扣留了财宝,臣服了曹魏。趁着这个节骨眼,毌丘俭征讨高句丽,使高句丽降服于曹魏。

后来曹魏想通了,留这么一个藩王也不是回事,于是让公孙渊到洛阳述职。公孙渊心知肚明,此去将有去无回,于是就反了。

公孙渊

司马懿征讨辽东时,一共征调的士兵大概有7万人。公孙渊虽然兵多,但其领土广大,分兵防守,真正直接对抗司马懿正面的人数要小于司马懿。司马懿远征辽东,必须毕其功于一役,于是趁着辽河泛滥,把龟缩在襄平城内的公孙渊死死包围,取围而不歼,待其粮尽。一个月后,公孙渊就没粮食吃了,襄平城内人吃人,只能选择突围。司马懿很轻松就拿下了襄平。

司马懿为何要筑京观?

公孙渊被灭族是理所应当,但司马懿将襄平城内饥肠辘辘的7000名15岁以上的男子尽数斩杀,筑成京观塔,就显得太过于残忍了。他这样做,应该有以下考量:

1、襄平虽破,公孙渊虽灭,但辽东广大地区还未征服,为了震慑辽东残余势力。

2、襄平已经粮尽,司马懿所部粮食也不多,出于考虑后续的军事行动,所以屠城襄平。

司马懿父子

3、东汉名将皇甫嵩在剿灭黄巾起义时,曾在攻克下曲阳后,斩首10余万,筑京观。司马懿或许亲眼目睹、或许听闻旁人,知道京观塔的“壮观景象”。而征讨辽东,是司马懿在魏明帝时期的最后一仗,为了彰显功绩,在军中树立威信,司马懿决定在辽东地区也筑一座京观塔。

京观这东西虽然很残忍,但确实很能极大地满足胜利者的各种心理需求。司马懿的徒弟邓艾在灭亡蜀汉后,于绵竹关筑京观塔,彰显战功。没想到两个月后,邓艾就被斩首于绵竹关,也是讽刺至极。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为何司马懿在灭掉辽东公孙渊后要筑京观?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