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在哪里)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解密第十二福地之大若岩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三十六洞天 七十二福地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大若岩——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
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位于楠溪江上游;楠溪江是瓯江下游的最大支流,它鉴定会蜓于浙江永嘉县境地内,其源出于括苍山,上源分大、小楠两支,在九丈地方汇合后总称楠溪江,注入瓯江。
大若岩最大的石洞名陶公洞,为大型天然岩洞,传说是上古神鸟所啄。洞高56米,深79米,宽76米,是浙南最大的石室,可容数千人。梁代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陷居于此。“洞内晦明,随云变幻,云归则暗,云散则明。”洞分上、下两层,可容纳千余人。下层建有观音阁三间,一个讲经坛可容纳数百人。洞内南侧,一条56级石梯通向上层“天台”。天台上前面是文昌阁,后面建有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神龛右下侧有一罐状“赤水井”,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多雨枯旱,始终盈盈一池,常年不涸不溢,饮之如甘露。据记载,洞内多名高僧、道士活到120岁以上,都是饮用这泉水所致。
洞内南侧岩壁上有二条形长洞,谓之流米洞和白鲞洞。两洞相隔咫尺,传说每天流出的大米正好供香客享用,还有白鲞佐餐。后因道士贪心,把两洞口凿开大一些,希望得到更多的大米和白鲞,结果破坏了这一神奇,现在啥都没有了。洞口外建九楹前殿、钟鼓楼、厢房及僧厨。洞口绝壁上水流成珠,飘飘洒洒滴入池中,如同“天女散花”,正是“悬崖滴水晴疑雨,凉气袭人夏似秋”。
二千年来,后汉至三国、南朝齐梁,到南宋,道士傅隐遥、王玄贞、陶弘景、孝琳禅师等佛道高人在此修炼,。不少读书士子在佛道的支持下,在洞中苦读,科考有成。形成了三教和谐共处的景象,使大若岩进入强盛时期,美名远播。
距陶公洞北1.5公里,有一群峰峦如柱石一般拔地而起,峰峰相挤,错落有致,环列在一座饭甑形的半圆的山上,这就是著名的十二峰,十二峰群峰嵯峨峭拔,气势磅礴,奇峰怪石,各有所似,形象逼真。有犀牛峰、天柱峰、石笋峰、宝冠峰,还有横琴、卓笼、展旗、石碑、莲花、仙掌、香炉、童子峰。
在十二峰的北面有一瀑布叫虎穴百丈瀑。又名傅岩瀑、府岸瀑。瀑布高124米,为浙江第二大瀑布。从124米的高崖飞出,瀑旁三面合围,崖壁直立,稍内凹,似大玉甑的纵切面,从高崖上飞出,疑为白绫千尺,银河倒悬。随着季节气候不同,瀑布形态也奇谲多变。雨季水旺,瀑如玉龙飞降,骏马奔腾,瀑风袭来,五六十米之外湿透衣襟。到了旱天,瀑成缕缕银丝,缥缥迷蒙,人坐潭边,舒心惬意。百丈瀑旁,还有天烛峰、一支香、美人岩等峰石奇景。古有笑一亭、片云亭,传为宋进士陈揆所筑。
大若岩
灵石中开室,连峰面刺天。
由来称福地,曾此集群仙。
云护丹崖古,霞标法界玄。
乘秋延眺望,身世觉超然。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解密第十二福地之大若岩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