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蒙诏是什么意思(蒙嶲诏怎么读)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关于抢救蒙巂诏(样备诏)遗址的建议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蒙诏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蒙诏是什么意思(蒙嶲诏怎么读)

关于抢救蒙巂诏(样备诏)遗址的建议

杨登堂

蒙嶲诏(样备诏)是唐代六诏之一,是与漾濞彝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据权威人士调查表明,蒙巂诏府原在今巍山永建北部名叫碗成村的自然村。据巍山县地名志载:碗成村:在白土坡西北面。汉族村。相传为唐初蒙巂诏驻地。原名“母古路”,是彝语,意为野马箐,后汉族到此烧碗成功,更用现名。巍山汉族学者赵堪同老前辈在《蒙巂诏遗址初探》一文中考证:“一、蒙巂诏的驻地相传在今永建乡北部的碗成村,该村位于巍山坝子最北面大尖山下,与巍山坝子之间有巡检村后的小山丘相隔,单独形成了一个小盆坝,四周群山环抱。”“碗成村南面有一个小山包,上建有二公主庙”,(盆坝)“最南面有一个村子名莲花塘村,以村侧水塘中盛产莲藕得名。”“蒙巂诏主当年的住所,在二公主庙后面,现盖有几间住宅,早年在此盖房子挖地基时,曾挖出很多瓦片,瓦很大,并有两个很大的象脚石,是摆在大门外两侧作为上下马的垫脚石,现村中尚留有一个。“关于二公主庙”,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说,二公主是白王(张乐进求)的第二个女儿,嫁给蒙巂诏主,和三公主(细奴逻妻)是亲姐妹。”巍山碗成村成为蒙嶲诏(样备诏)的第一处遗址。赵老在文中又说:“二、永建乡大围埂和小围埂两村的围埂,据传为蒙巂诏所筑城墙的遗址。”(9)史家马曜审定《彝族简史》载:(在)“今巍山北部碗成村附近”。与碗成村相距十多公里,属蒙巂诏辖区,认为碗成村是最初的驻地,范围较小,不利发展,而且四周皆山,军事上容易受到围困。这里地势比较开阔,前有平坝,后有重重起伏的山峦,进可攻,退可守。于是诏主准备在这里建筑都城,但是由于连年战事,没有迁诏址于此。蒙嶲诏在六诏中地域最广,周回数十里,势力最大,蒙嶲诏凭借有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多年来时而附唐,时而叛唐,不断用兵,四处侵扰,向外扩张,是它败退的根本原因。咸亨年间姚州蛮(《南蛮传》作“永昌蛮”)叛唐,为首者是蒙俭。蒙俭的唐封官职是刺史,统治地区是阳瓜州。换言之,蒙俭是唐封阳瓜州刺史,其官职、行政地位与当时的巍峰(又作“巍州”)刺史细奴逻、河东州刺史王仁求同官职、同级别,不同的是王仁求为白蛮首领,不称诏,而细奴逻与蒙俭为乌蛮首领,称“诏”。而且,细奴逻与蒙俭各为一诏,细奴逻为蒙舍诏主,蒙俭既然受唐封为“阳瓜州”刺史,显然就是蒙巂诏诏主,姓蒙名俭。虽然受唐封为“阳瓜州刺史”,但对唐三心二意,时附时叛。现举最典型的咸亨叛唐一事为例。

吐蕃王朝实行武力扩张政策:向其北方扩张,与唐争夺四镇 ,于唐高宗李治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夺取了唐在西域的龟兹,于阗、焉耆(今碎叶)、疏勒等(即安西四镇);向其东南方扩张,与唐 争夺姚州、戒州等地。六诏中,除蒙舍诏(南诏)外,都是吐蕃扩张的对象。早在唐高宗李治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就有“西洱河诸蛮皆臣吐蕃”之事件。

在此种大势下,蒙巂诏主蒙俭于唐高宗李治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叛唐。《王仁求碑》载:“贪戾(lì)君长,负命放远,灾我城邑,延我平人,阳瓜州刺史蒙俭实始其乱。咸亨之岁,犬羊(对蒙俭的蔑称)大扰,枭将失律(唐兵败),元凶莫惩。”蒙俭发起(“实始其乱”)的这次叛唐战事,规模不小,破坏性很大(“灾我城邑,延我平人”),给唐朝的打击也重(“枭将失律、元凶莫惩”),经这次战祸,姚州“遂废”,唐失去对姚州的控制。据骆宾王《露布》,这次战祸打了两次战役。《露布一》载:“逆贼蒙俭、和舍等浮竹遗胤(种?),沈木余苗。”……“去月二十一日,军次三朏(读fěi,又读pèi)崑崙,前后捕得生口知(智)守捉山羌傍山连结十部蛮首徒五万众。此山即南郡中之巨峰也”。“臣遣(官名爵号从略、下同)刘会基率刘玄暕等,衔枚远袭,卷甲前驱。”……“贼首领杨虔柳、诺没弄、诺览斯等,振螳螂之力,拒辄挡轮,纵蚊蚋(ruì)之群,弥山满谷。刘会基、高奴弗、孙仁感等,并忠勤克著,智略远闻”……“轻生有地”……“视死无时”。……“二十二日,臣遣……令狐智通率韩惠德等……顺天机而左转;遣李大忠率陈弘义等……乘地轴以右回;又遣梁待壁率阎文成等……蹈中权而拊其背;又遣康留买等……犯前茅而扼其喉;臣等率许怀秀等,横玉弩以高临,纵金钲而直进。”“自卯及申,追奔逐北,斩首千余级,转战三十里。”“贼乃收集余众,保据重压。”“二十三日,”“战逾百里,时历三朝,前后生擒四千余人,斩首五千余级,诺没弄、杨虔柳等殒(yǚn)死行阵,悬首旌门,蒙俭、和舍委众奔驰,脱身挺险。”诏主蒙俭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经过三年反唐、反南诏(蒙舍诏)战争后兵败,蒙俭(敛)“脱身挺险,负命穷山”因为原有的驻地不能回去,只好在自己统治中的“穷山”逃跑。这个穷山极可能是当今属巍山县的永建、紫金等地,属大理的乌栖己早、者摩、太乙,属漾濞县的瓦厂、顺濞、平坡、漾濞的河西、太平、属永平县的黄连铺、北斗这一带地区。这一带地区都是漾濞江、西耳河、顺濞水流域及其交汇地。山高谷深,是险峻的交通要道,有利于蒙连等地迂回进退,生存发展。经过一段时期的打拼后,蒙俭(敛)在漾水(今漾濞江)二河谷样川(今苍山西镇河西)立样备诏,这里的蒙官村是唐代样备诏住址。该村是漾濞彝族蒙姓发祥地,而且有史料印证漾濞蒙姓是唐代蒙嶲诏、样备诏与皮罗阁的蒙姓后裔。漾濞彝族蒙姓建于发祥地蒙官村的原祖祠内有皮逻阁牌位;在原蒙圣老祖庙内塑有皮罗阁塑像,只是一九五八年以后被毁。蒙官村南有跑马箭道,用于练习跑马射箭,具体位置在蒙官村南木瓜箐自然村至今尚存,只是大跃进时改田、修水沟占用一部份而变窄了。漾濞彝族蒙姓属喇咯(腊罗)支系,亡人家堂用“丁兰刻木”,彝语称“乃慈”;在土主庙祭蒙氏祖先“蒙圣老祖”,据传说,正月初八为蒙圣老祖诞辰,蒙圣老祖庙以正月初八为正会期(罗斯白地、普打拉片村有分庙,会期相同);蒙氏祖祠建在蒙官村,县内蒙姓在上个世纪一九五八年及以前都来蒙官村蒙氏祖祠内祭拜,一九五八年后仅有蒙官村人在祠内祭祖。包产到户后,五亩多的踏歌场、厨房等已被占,现已破败不堪,但祖祠墙、屋原貌仍可辨认。漾濞彝族蒙姓最早的土棺葬墓碑文刻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季春(公元1610年4月)立的蒙君宠、罗氏夫妇合葬墓,碑文尚可辨认。

样备诏址蒙官村西靠后山,山脚有上水井,现井仍在,水仍可饮用;村东临漾水,有下水井,井仍存,村民仍在饮用井水;村北有柏木铺在秀岭山脚;村南有跑马箭道,此道甚宽,虽经一九五八年修水沟、扩水田占用,但至今仍宽达一米以上,跑马箭道西从后山脚起,东到漾濞江边,长约三华里,与上水井、下水井(两井相距约三华里)的连线大体平行,跑马箭道与两井连线之间相距约一公里(两华里)。博南古道从东边顺苍山到漾水,渡口离下水井不到一华里,古道从村边向西北到柏木铺,上秀岭山往太平、打牛坪、黄连铺、北斗、永平,然后分两路:一通永昌(今保山),一通云龙。博南古道上铺的大石板,一九五八年才拆了修水利用。博南古道与跑马箭道均高出一般地面,至今仍然突显于地面,可跑小马车。蒙官村内设蒙氏祖祠及踏歌场,占地近五亩,已属于前。据老人讲,村中原有高大石雕雄狮一对,清代咸同年间才被人抬走;原竖寨旗的设施,还剩一块大石条被村中一农户用作压台岩石;解放后还有高大建筑物,被其后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拆卖。现在的村子规模比原来小得多。解放以后,在村子周围盘田时,挖出过坛罐、铜钱、石墩、柱础石、小石狮等;集体时间还在田中挖出过大量瓦砾;蒙氏祖祠先后用作河西小学、河西大队办公房。离村约一华里、上水井北边,建有蒙圣老祖庙,原庙内塑有蒙圣老祖与皮罗阁塑像。这些都是蒙官村曾经是样备诏住址的佐证。为我们对它进一步印证提供了实物依据和发掘线索。漾濞蒙官村成为蒙嶲诏(样备诏)的第二处遗址。)诏主共经历了蒙敛----蒙嶲辅首----蒙怯阳照---蒙照原-----蒙原罗。又据史料记载推算,蒙嶲诏(样备诏)存在的年代大约是648--749年之间,大约101年左右。在蒙官村样备诏仅存在六十年左右。

蒙嶲诏(样备诏)原遗址在巍山,改称样备诏后,遗址就在漾濞的蒙官村,这是不争的事实,这里有县委党校杨纯柱老师的《蒙官村的月时光碎片》为证,此文详细地叙述了蒙嶲诏(样备诏)的发展到衰败的过程,并且叙述了漾濞彝族、尤其是蒙姓彝族是蒙嶲诏(样备诏)的后裔,所以蒙嶲诏(样备诏)诏址官村蒙氏祠堂是漾濞境内不可多得的彝族历史遗迹,应及时抢救、保护和开发。

所以,建议县属有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此遗迹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掌握准确的资料,并从各方争取资金,进行抢救、保护和开发。一是要打造整个蒙光村为彝族特色的村落,现有的住房有穿衣戴帽,打造彝族特色,还没有建设的要求以彝族建筑来建设;二是尽快征用蒙祠周围的土地,以扩大诏址的范围;三是修建样备诏大殿,塑造蒙嶲诏历代诏王塑像,恢复彝族历史遗迹;四是恢复“爬刀杆”、跑马箭道的历史原貌,通过精心打造,使该遗址成为漾濞城内最具有彝族特征的靓丽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漾濞旅游观光,打开漾濞对外的知名度。五是河西蒙圣老祖庙(土主庙)蒙官村旁周围可以开辟百亩的场地打造成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活动场所,开展彝族斗牛、斗羊、射弩、打歌(踏歌)上刀山下火海等万人活动场所,可大大提升彝族历史文化氛围,成为最具代表漾濞彝族特色的历史遗迹名片。在漾濞旅游线路中增加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点,使漾濞旅游体现厚重的彝族历史成份。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关于抢救蒙巂诏(样备诏)遗址的建议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