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唐代薛稷的书法代表作(薛稷的书法作品)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初唐四大家之一·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等三幅书法作品欣赏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唐代薛稷的书法代表作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唐代薛稷的书法代表作(薛稷的书法作品)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楷书、草书、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此外,唐朝的书法教育也为唐朝书法取得非凡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这里分享薛稷书法作品。

薛稷xuē jì (649~713)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汉族,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薛稷既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又有别于前三家。初时虽也学过「王书」,又是「王书」一派书法大师褚遂良的高足,然而他能「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所谓「买褚得薛」即谓其书法有师承「褚体」之迹。就笔划言,薛稷的横收笔,逆下而顿之,上挑又成圭角;竖画笔住而带钩,化「踵脚」而上提,渐变「褚体」之法,而成薛稷书体。《唐人书评》云:「薛稷书多攻褚体,亦有新奇。」薛稷书体在形貌上有似褚遂良书体之外,但也不尽然,在「薜体」结构形体中,又有欧阳询用笔意象和虞世南书体笔法。瘦削险劲的体骨是「欧体」的特征,而绰约风姿又是「虞体」形态。薛稷书体吮吸三家之意,融入自己的艺术轨迹,形成有别于三家的「新奇」书体。如果说欧阳询、虞世南是融合南北书风的书家,褚遂良倡导「王书」,是初唐书风之始变者,那末薛稷是初唐后期变易书坛书风的一位有贡献的前倡者。

薛稷的书法,包括碑版在内的传世作品不多,墨迹几乎不存。《薛河东书七启墨宝》,末署「延载元年(694年)岁甲午九月四日凤阁舍人河东薛稷」。乃书陈思王《七启》一篇。薛稷墨迹,目前仅见此一件,无从对照,真伪不辨,存此参考。

初唐四大家之一·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欣赏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一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二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三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四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五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六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七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八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九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十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十一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十二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十三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十四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十五

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之十六

初唐四大家之一·薛稷小楷作品《信行禅师碑》欣赏

薛稷《信行禅师碑》之一

薛稷《信行禅师碑》总体上,呈现筋多肉少,结构开阔,布白舒朗,给人以干瘦的灵气,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风格较为相近。北宋著名鉴赏家董逌也说:“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遗墨至备,故于法可据。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其中“于褚为近”说得颇有道理。1、用笔,《信行禅师碑》在用笔上筋多肉少,用两个关键词形容:“瘦”、“柔”。“瘦”:此碑的笔画基本上不粗,线条粗细均匀变化,没有褚体粗细变化那么大,虽偶有粗笔,但相对较少。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赏析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一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二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三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四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五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六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七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八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九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十

薛稷临摹定武本《兰亭序》之十一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兰亭序》定武石刻出于何人摹勒,历来众说纷纭,已不可证实,比较多数的意见,以为唐欧阳询所模拓,大宗时勒石留禁中,因此拓本很少。石晋未,契丹辇石北去,中途流落于定州,宋庆历时被李学究得到,后又为州帅所得,留于官库中。熙宁中薛向帅定州,向子薛绍彭翻刻一石,换去原石。宋大观中原石进入内府,后不知下落。

定武石刻流传至今可信的有:

一、元柯九思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中“湍”、“带”、“右”、“流”、“天”五字已损。第十五行末“不”字右侧有一小“僧”字,为梁时鉴赏家徐僧权的押署。前隔水有清王文冶题字,后隔水有元康里巎巎、虞集题记,后有王黼、忠侯之系、公达、鲜于枢、赵孟、黄石翁、袁桷、邓文原、王文治等跋,此本即本册所印本。

二、独孤本,原帖经火禁,仅存简片.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本上列五字已损,后有吴说、宋敦儒、鲜于枢、钱选、赵孟、柯九思、翁方纲、永瑆等题跋,其中有赵孟著名的十三跋最为难得。此外尚有吴炳本,五字末损,有王容、吴炳、危素、熊梦祥、张绅、倪瓒、王彝、张适、沈周、王文治、英和、姚元之、崇恩等人题跋,此本有人提出怀疑。《定武兰亭》翻本极多,都与原石相距甚远。

《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薛稷的书法确实是非常精到,但是与欧阳询、褚遂良相比,名气冷清很多,似乎薛稷的书法风格还不太受欢迎,诚然,他的字掺杂了太多的褚体味道,自己的风格并不十分突出,即创新度不够,造成很多人更愿意选择褚体,而不是薛体,也更倾向于喜欢褚体。

因此我们在继承古人的传统上必要有自己的风格,并且这种风格越突出,对后世的影响就越大,清代姚孟起学的欧体惟妙惟肖,终却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临出帖。而这种没有临出帖的人在古代占绝大多数,可见书法中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因为没有临出帖而难过,临的足够好、足够像也能成为一代大家,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在元明时期,很多名留史册的书法大家虽然风格相近,近乎赵孟頫、董其昌之风,与魏晋风格类似,如柯九思、康里巎巎、唐寅、彭年等人,他们一样可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一样会被后人记住。

所以学习书法一定要传承古人之经典,在临摹古人的基础尽力去创新,至于能不能创新、风格是不是足够另类,这已经不太重要了!自己应顺着个人的喜好学习书法,切不可一味最求名利,不然就背离了书法学习的本质,堕入魔道。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初唐四大家之一·薛稷小楷作品《七启帖》等三幅书法作品欣赏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