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猪细菌性疾病的科学防治方法(猪细菌性疾病的科学防治方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猪细菌性疾病的科学防治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猪细菌性疾病的科学防治方法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猪细菌性疾病的科学防治方法(猪细菌性疾病的科学防治方案)

春季的温湿度以及综合天气情况极容易导致大量病原菌以及病毒的滋生,使猪群感染各种细菌性疾病。因此在初春季节,要做好猪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以降低猪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确保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1 猪细菌性疾病的显著特点

猪细菌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的呼吸、消化、神经以及循环等各个系统组织,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饲养管理水平以及环境因素相关。在环境以及管理不良等应急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动物出现生理以及代谢机能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并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猪细菌性疾病主要有三个特点:

1.1 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近年来,生猪养殖存在长期并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生猪机体对各种传统抗菌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原有剂量的四环素、青霉素以及土霉素等无法发挥其控制作用,只有加倍用药或者联合用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1.2 条件性致病

生猪各种细菌性疾病的发生通常与环境污染指数超标、控制不良、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及营养供应不均衡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较为适宜的环境中,生猪的机体又处于一种营养状况良好的条件,其有益菌以及有害菌会处于一种平衡状态,通常机体不会发病,这种平衡遭到破坏,致病菌就会处于一种竞争优势的状态,引起生猪疾病的发生。

1.3 多元混感现象普遍

近年来,生猪规模化养殖正在逐渐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新老病原体的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大,各种原发病都有继发或并发各种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混合感染以及多重感染可能。生猪单纯感染某一种细菌性疾病的情况较少,通常为细菌病毒感染、细菌寄生虫感染或者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生猪疾病难防、难诊并且难治。

2 猪细菌性疾病的流行特点

细菌性疾病通常会对低龄仔猪、妊娠母猪以及老弱病猪造成较大的危害,不仅临床症状最明显,同时发病率以及致死率也最高;中大猪因其具备一定的抵抗力,通常呈现隐性感染或者慢性感染,病死率明显低于病毒性疾病以及混感综合症。在适宜的养殖环境下,为猪群提供全价的配方饲料,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猪群都不会发病。猪细菌性疾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发病猪以及阳性猪,被污染的空气、饮食以及用具等也可传染该病;如果养殖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空气中病原体含量超标,也会引起动物感染发病。

3 预防措施

3.1 良性环境控制

做好猪舍内的卫生消毒工作,保证猪舍长期处于一种“清洁、无菌、干燥、通风以及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宜”的良性环境状态,严格按照“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动物”的方针进行日常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猪群细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3.2 控制日粮营养

为猪群提供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按照猪舍的需求特点进行饲料的配制,提高猪群的体质以及免疫力,有效降低各种疾病发生的可能。

3.3 做好疫苗免疫工作

应结合当地疫病的流行特点,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保持猪群的抗体合格率,使猪群获得有效的被动免疫抗体保护,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危害,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3.4 药物保健

将复方黄芪多糖散(含人参皂苷、黄芪多糖、板蓝根、青蒿素、大青叶、鱼腥草提取物以及免疫增效因子等) 按照0.5%的比例拌入猪群的饲料中,2 剂/d,连喂5~10d 可以对猪细菌性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3.5 合理淘汰

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通过“全进全出”、“种源净化”以及“阳性个体淘汰”等措施,维持猪群一个良好的整齐度以及健康度,减少历史病复发的可能。

4 治疗方法

4.1 治疗原则

猪群一旦患病,首先应当查明主要致病因素,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饲喂方式和补充营养等措施来减轻各种不良应激源的刺激;要对致病原进行准确鉴别,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药物对猪细菌性疾病进行控制。

4.2 实效治疗方法

笔者结合多年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猪细菌性疾病的常用处方。将0.1g/kg.bw 的头孢菌素、0.1mL/kg 的黄芪多糖注射液以及5~10mL 的VC 注射液混合后肌肉注射,1 次/d,连续2~3d 即可取得良好效果;对绝食12h 以上的重症病例注射5%的糖盐水进行补液;出现严重便秘的病畜,颈部肌肉注射1~2 剂复合VB 注射液以促进肠胃蠕动。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猪细菌性疾病的科学防治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