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福州三山是指(福州三山指的是什么山)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福州的“三山”与“九山”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福州三山是指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福州三山是指(福州三山指的是什么山)

作者 九九

福州自古多山,有所谓“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之说,不知从何时起便流传着“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的俚语。

最早记载这俚语的是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福州府志》。这是应福州知府喻政之聘,由三代五尚书之一的林浦林烃(时73岁)、闽派诗人代表长乐谢肇淛(时46岁)编撰的一本体例完善、分目得当、资料丰富、内容详实的地方文献,内容多为后世所延用。但此九山具体何指,书中却不甚了了,以至此九山却多了诸多版本。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出身方志世家的晋江何乔远编撰的《闽书》完稿,这是一本门类繁多、资料丰富的现存最早也最完整的省志。在“方域志”中明确指出“罗山与候官之冶山、闽山,其藏者也。又有隐隐磅礴于圜貇间者,曰灵、曰芝、曰钟,故曰不可见也”。是以屏山、乌石山、于山为现,罗山、冶山、闽山为藏,灵山、芝山、钟山为不可见。

清道光年间林枫撰写《榕城考古略》,记述福州山川城池、坊巷旧迹,对九山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在卷上“城橹第一”、“三山九山”中说法则与《闽书》略有不同:“会城旧有三山之目,又曰九山。谚云:‘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是也。见者曰:越王山、九仙山、乌石山鼎峙城中,三者最巨,故称三山。其藏与不可见,向无定论。或以罗山、芝山、丁戊山为藏,灵山、钟山、玉尺山为看不见”。

其实榕城山脉,自龙腰入城,渐起为郡望者,曰越王山(屏山)。越王山南行复起为乌石、九仙山(于山)也,东西峙为门户。

三山之脉,蜿蜒起伏,如瓜引藤,贯于城中,随地异名。冶山、芝山、灵山为越王山之支,罗山、丁戊山为九仙山之支,玉尺山(闽山)、钟山则乌石山之支也。

由三山衍生出九山,自然是三主脉六支脉,相互对应比较合理。由此划分九山,则是:三山现为屏山、于山、乌石山,三山藏为冶山、罗山、闽山,三山看不见为芝山、丁戊山、钟山。

一、三山现:

1、越王山:在城内之北。无诸玩琴石、饮马池、张浚绝学寮俱在此。其东南支峰曰屏山,北麓半蟠城外,为龙腰山。

2、九仙山:旧曰九日山,今称于山,在城内东南。旧有二十四奇景,《闽书》作三十奇。

3、乌石山:即道山,最名胜,在城西南。

二、三山藏:

1、冶山:在旧城隍街、丽文坊一带,越王山之分支也。包括泉山、王墓山和城隍山。相传为春秋闽越王冶城旧址,欧冶子铸剑的剑池即在山麓。山上旧有天泉池,故又名“泉山”。唐、宋的左卫、宣毅、广节诸营曾在此驻扎,所以亦称“将军山”。其西南一阜,传闽越王葬于此,俗呼王墓山,亦称“云步山”。还因旧时城隍庙在冶山的山麓,故又俗称城隍山。

2、罗山:在法海路一带,即九仙山支麓,属唐未罗城的通津门(俗呼“津门楼”)外。今法海寺后的岩壁上还镌有“罗山”两大字,其命名可能和“罗城”的“罗”有关。

3、闽山:在今三坊七巷之光禄吟台景区,又名玉尺山。唐时曾一度称乌石山为“闽山”,后人则改称此山为“闽山”。旧有闽山庙,在其附近。盖乌石之支麓,起伏蜿蜒,越河而成此丘也 。

三、三山看不见:

1、芝山:旁有开元寺,旧生灵芝草,故名。庙曰芝涧。亦越王山之一支。其东隅名灵山,在龙山巷内,“龙”即“灵”之讹,一曰大云。

2、丁戊山 :亦呼嵩山,又名中山。今仅存大觉寺内一块小山石,以及七转弯巷之地名。

3、 钟山:乌石支阜者,东达明河,西帅庙河。旧有大中寺(“大中”亦作“大钟”),现大中寺已毁,仅存巷名矣。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福州城中屹立着的屏山、于山、乌山,乌塔、白塔,以及穿城而过的闽江,始终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富含历史文化韵味的独特景观。

(文章来自作者九九)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福州的“三山”与“九山”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