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东汉羌乱不断的原因(东汉羌乱)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咎由自取——东汉羌胡之乱百年不绝的原因分析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东汉羌乱不断的原因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东汉羌乱不断的原因(东汉 羌乱)

羌之一族,由来颇古,《诗经.商颂》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可见古羌与殷商已有接触,周、秦、西汉,华夏与羌互有攻伐,延至东汉,羌胡渐成大患。

东汉羌胡,兵力弱于匈奴,人众不及鲜卑,而为祸之烈反胜于二者,一由其居于塞内,地近三辅(即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地,在西汉为京畿重地,东汉亦可谓之内陆),二由其战乱连绵,历久多耗。

羌胡地近三辅示意

先叙前者。汉涉羌人入塞,始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当时先零羌寇临洮,为陇西太守马援降服,于是顺势內涉,安置羌人于天水、陇西、扶风三郡。安置降羌于塞内,本欲化胡为汉,立意极好,然而民族融合非一日之功,边吏乘战胜之威,刻意辱虐,则立激生变(如安帝永初元年,骑都尉王弘逼迫羌人征西域引发的叛乱),变乱一起,则三辅震动。由此观之,则东汉羌乱实开五胡乱华的先声。

再谈后者。西北羌乱绵延之久,几乎与东汉一朝相始终,东汉初即有羌人寇塞(见前文),至献帝时,马腾、韩遂尚利用羌乱割据西凉。其历时越久,则人民受难越重,国家消耗越剧,仅后汉末业段颎平羌三年所费就为四十四亿钱之巨,百年变乱所耗之资,实难想象。由此可见,东汉的衰亡,羌乱实为一大症结。

羌乱初起,实不难平复。据王符《潜夫论.边议》所言,羌人始叛“计谋未善,党羽未成,人众未合,兵器未备。”其言当为确论,以东汉安帝永初羌乱(叛因见前文)为佐证,初时羌归附即久,无复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装备如此简陋的羌人,何以能成此迁延覆国之祸,我以为责不在彼而在我,东汉主政者和边庭将吏其过有三,下文详谈。

王符和他的《潜夫论》

一、主政者及边庭将吏的怯懦、迁延。还以帝永初羌乱为例,羌人器械之简以如上文,而郡县畏惧孺弱不能制,遂致使羌众大集,“寇钞三辅,断陇道。......百姓死亡,不可胜数。”此则百年羌患的缩影。

颇为熟悉羌事的皇甫规论及临羌将吏有言“夫羌戎溃叛......皆由边将失于绥御。......胜则虚张首级,败则隐匿不言。军士劳怨,困于滑吏。进不得快战以要功,退不得温饱以全命。......是以安不能久,败则经年”。此文看似指摘边庭将吏,然而如此怯弱如鸡犬的官吏由谁所任?无怪身历边难的王符(陇右人士)在《潜夫论.边议》中愤而大呼“今公卿苟以己不被伤,故竞割国家之地以与敌,杀主上之民以绥寇。今诸言边不可救者,诚宜以其身若子弟补边太守、令、长、丞、尉,然后是非之情乃定。”其语气之激烈,实为汉庭之拖沓纵敌所逼迫而成。

二、弃边之议。 所谓弃边本为怯懦避敌的一途,然而以其祸民资敌特巨,所以单独列为一款。

弃边之议,东汉初年即有,当时朝臣以金城、破羌以西,途远多寇,议欲弃之,后为马援所阻。安帝永初四年,庞参议以羌难故,宜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初为虞诩所阻;延至永初五年,羌胡转盛,而两千石令长,无战守意,争上徙郡县的奏议,以避敌寇。于是令边郡内迁,陇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几乎把凉州抛弃掉了。

论及弃边为祸之惨,王符所言最为切实,其在《潜夫论.实边》中言道“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耳。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太守、令、长,畏恶军事,至遣吏兵,发民禾稼,发彻屋室,......破其生业。强劫驱掠,与其入内。捐弃羸弱,使死其处。当此时,万民怒痛、泣血叫号,诚愁鬼神而感天心。”弃地惨况,真另人不忍直视。而自毁长城,实为纵敌。

三、内贼、内耗。党争内耗,几乎无朝不有,每遇外辱,多有贪功好利的内贼,东汉羌乱之时亦不能免。如皇甫规抚羌有功,而因不予中常侍徐璜财货,坐系廷尉,几启羌乱。至于边将赂取资财,玩寇自重者,更不知凡几。

综上所述,东汉君臣即激变于前,又怯敌于后,则羌乱绵延之祸实由自取,诚如孟子所言“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以上浅见,望方家斧正。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咎由自取——东汉羌胡之乱百年不绝的原因分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