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人性本本善还是本恶)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人性本本善还是本恶)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

在孟子看来,善即是出自人的天性,那就可以说人的天性中本就含有善的意趣。

既人性本善,那么人会为什么为恶呢?

孟子以为这并不是人性本身的问题,而是「气质」使然。性是先天的,不学即明的,而气质是后天的,经验学习的结果。

先天的性,本是善的,而后天的所养成的气质无所谓善恶,可因学虑而分成善恶,可因学虑而分出上中下三品。是以人性本善,却因受到的种种诱惑,勾起了自己的欲望,而让这浮忽不定之气质或流为恶,随着积习已久,恶长而善消,于是后天的气质终于占据了人心而原来的天真却隐匿不见了;故说:

或相倍蓗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于是,孟子提出人所表现出来的善恶是随环境与教育而不变化的:比如生在繁荣年代的青年多少有些懒惰,而生在匮乏年代的青年则多少暴躁,这都是因为教养的不同罢了。人的修养,就是要趁自己天真未亡之时,培养后天的气质以葆其善美。若天真既亡,则须变化其气质以复其旧有的天真。

同是儒家学说的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荀子则指出,人的本性是恶的,要想“善”,需要通过“伪”的方式来实现,也就是荀子所说的“化性起伪”。“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而人需要化性而起伪,改变人性,造就治世。

对比孟荀观点,不难发现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只是他们用来支撑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手段,并非二者谈论的重点,他们均是在以性善或性恶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基点,以达到倡导人应向圣贤看齐,修养“善”,以达到圣人的至善之境。

我觉得人出生就是一张白纸,无善恶之分。因为人类有了文明所以才会有善恶之分,如果处于原始人类的状态那只有生存之道,即使在文明初期也有活人祭祀殉葬等活动,我也觉得人性本善就是一种圣人倡导的精神体系,是为了完善国家政治法制的统一,现今世界的生存法则还是弱肉强食,因为我们处在文明发展的高速期,法制教育还算完善,所以人性得以控制,表现的是人性善的一面多一些,如果是在战乱的国家,人性的丑陋会暴露无遗,西方国家的人就是多具攻击性,这也是国家的教育体系和西方一贯弱肉强食的态度有关,为什么西方喜欢看中国的科幻巨作三体,因为黑暗深林法则符合他们的观念。

我赞同荀子的理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都是善的,当涉及到自己利益时你还能善吗?大家小家国家都是一样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为利往。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