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四字成语(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导语: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延续悠久、作者广泛书体兼备的浮山摩崖石刻
浮山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境内,现存于浮山天然石壁上的483块摩崖石刻,字数少则2字,多有千文,历时1100余年,跨历8代;字字珠玑,笔法万千;篇篇精湛,文华烂漫;内涵丰富,别具风采。
浮山镇,是安徽省枞阳县四大中心乡镇之一,是旅游重镇。位于枞阳县境中西部,长江北岸的白荡湖畔,东与枞阳县白湖、项铺两乡镇隔湖相对,南与枞阳县会宫镇毗连,西和枞阳县义津镇接壤,北与枞阳县钱桥镇为邻。
旅游资源丰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浮山就坐落在浮山镇境内。浮山,又名浮渡山,古名符度山,亦作浮度山。它与黄山、九华、天柱、琅琊、齐云并列,为安徽省历史名山。它位于皖中偏西南、长江北岸的白荡湖滨,南距枞阳县城36公里,北与庐江县交界。最高峰海拔165米,面积15平方公里。它是一个以火山岩洞和摩崖石刻为特色。
在浮山上下已发现尚可辨认的摩崖石刻达315块,其中散布于会圣崖景区143块,张公崖景区87块,金谷崖景区75块,后山及其它景区10块。字数少则2字,多有千文,有的凿于峭壁,有的刻于幽岩,几乎峰峰可见题字,洞洞可览铭刻,崖崖可观佳作,块块相连,幅幅层叠,数量之多,分布之密,在安徽省的山崖石刻中少见。从摩崖石刻的年代看,唐代1块,北宋15块,南宋17块,元代2块,明代87块,清代75块,民国26块,建国后1块,年代不详的有91块。唐代诗人孟郊在烂柯石上题的"烂柯亭"3个楷书大字,是浮山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在虎形山东陡壁之半,横刻"一九五四年大水至此,浮山立记"13字,是浮山所见最晚的石刻。最早至最晚,历时1100余年,跨历8代,基本上包括了唐代以来的各种代表性书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书法演变的基本轨迹。
浮山摩崖石刻上起唐宋,下至民国,文体各异,书法万千。其中唐刻11幅、宋刻24幅、元刻2幅,明清居多。有诗词、游记,有庵堂碑记,有题诗留名。字体大者1米见方,小者不及1寸。有的铁画银勾,有的清瘦严谨,有的丰韵饱满,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龙飞凤舞。石刻作者有文学巨匠,有禅师高僧,有官宦名流。1981年,全部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