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的降低价格(一味降价是否可以提升销售额)
导语:为何一味低价正在被抛弃!如何定价能够提高门店盈利力?
导读:低价还是不是超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强的门店,是不是依靠低价来取胜的?尤其当前,超市企业更该关注如何提升门店定价水平与策略。
关注一下永辉超市所在的商圈,会发现永辉的商品价格在同类门店中是偏高的,但其业绩与盈利能力,往往也优于同行。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超市企业要重新考虑自己的价格策略与定价体系了。价格策略的核心不应围绕“树立低价形象”,而是要突出商品高性价比,高质价比。
比如畅销的民生刚需品类,门店追求的第一要素不应是低价,而是物美价优,只要顾客感受到你的商品比其他门店品质好,价格相同或稍高,顾客也会乐意买单。
整体讲,定价要摒弃过去一味低价的思维:民生刚需、敏感性品类品质不比对手差,常规性品类价格与对手不相上下,季节性商品首要追求物美价优,便利性商品保持较高利润。定价策略要遵循以下原则。
01考虑品类角色根据品类角色定价,可以深化到次品类,甚至次品类中的品牌,以获得更高客单价和利润。例如,口腔护理类中的牙膏、牙刷、漱口水及其他商品,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牙膏是购买频率较高的商品,这使得牙膏类似于目标性品类,因此可以适当调低其利润;牙刷的购买频率较牙膏低,价格敏感性也小,类似于常规性商品,毛利率可以偏高;漱口水和其他口腔护理产品的销量很小,类似于便利性品类,以维持较高的毛利。
具体品牌、商品的定价,因品类角色不同而不同,经营者不必把精力花到所有单品上。目标性、常规性品类贡献较大、重要性较高,可以做得较深入,细分到单品。但便利性品类细分到次品类/品牌层面就够了。
以定价提高品单价是基本功,还可按价格带设置单品数,在每个品类中适当导入高价格、高价值商品。但各价格带的单品数占比,根据门店定位、商圈消费特点以及竞争策略等,不同超市企业的操作手法各有特点。
02价格策略随机应变同一商圈,同行间往往会出现相互市调、查抄价格的现象,知己知彼本身没错,但区别在于超市如何对待市调结果。如果竞争对手实力比我们弱,我们该市调哪些内容,做出哪些调整应对;竞争对手实力比我们强,又该市调哪些内容,做出什么应对。
根据同行门店各品类角色的价格特点,确定自身门店相应品类的价格是要比竞争对手高,还是低。决定价格高低的因素,要结合门店与对手的各自优劣势。
如果竞争对手实力比我们强,我们要根据自身能力选取少部分敏感性单品,定价低于对手,但大部分商品要保证一定毛利率;或者以个别爆款单品的负毛利,来提升来客数,创造更多销售机会。
在市调竞争对手时,关键是要了解竞争对手哪些品类定价较高,哪些定价较低,进而分析其如此定价的原因,同时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应该制定比竞争对手高还是低的售价。
比如针对商圈对手,永辉超市会不断调整促销品类的选取与定价:一是针对竞争对手创造利润的商品,永辉的同类商品定价会稍低,以低价促销应对;二是针对自己库存较大的商品,取低毛利售价甚至负毛利,提高库存周转;三是天气由晴转雨、由雨转晴时,敏感性商品售价不高于竞争对手;四是某些快速周转的生鲜单品进价保持走低态势时,会大量进货,低售价做大流量,拉动客流。
当然,超市的所有定价,都要从门店、企业以及商圈实际出发,价格高于、低于同行都没问题,关键是要通过价格调整,达到门店或是吸引客流、做大销售,或是获取利润、提升盈利能力。
03多推高单价畅销品面向社区家庭消费的大卖场,促销时主推大规格、大包装、捆绑装或量贩装商品,让顾客有物美价廉之感,最大限度提高客单价。尤其一线城市的大卖场,畅销的更多是大包装。
现在,超市已基本不再用超低价的鸡蛋、大米、大白菜等民生刚需品来吸引客流。因为这些几乎不会给门店带来实际收益,对客流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弱。尤其在节庆促销期,这些民生刚需品类就要退居二线、淡化处理,主推优质优价的商品。
因为节庆期间,顾客对应季、节令性商品需求更大,这时门店要将有价格优势的商品,放置在主通道或货架最佳位置上,引导顾客。
有家零售商,从春节前一个月开始,杂货、百货低于5元的单品不许促销、不做堆头,只在排面上正常陈列。抓住节庆期间的机会,力推高价格、高价值商品。
当下,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越来越多,但无论如何转变,超市企业都要重新梳理自己的商品结构以及价格带分布,找到门店运营的精准定位。同时,单纯低价对顾客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小,购物渠道的多元化、碎片化决定了顾客到店购买的目的性要比过去更强,对超市的价格调整水平、及时应变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