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画面更有张力(怎么让画面更有冲击力)
导语:艺术干货 | 如何让画面充满力量感?
做一本有张力的作品集-Tension
优秀艺术作品往往是具有张力表现性的,能够迅速挑起欣赏者的视神经,使画面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在意大利美院入学考试的面试环节,想要快速吸引起考官对我们作品的兴趣,在作品集的制作中运用到张力的表现手法,将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什么是张力
张力的概念来自物理学,最初指液体的表面张力。这个概念描述了事物存在的内在状态,当我们发现某一事物内部或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对立,却又相互吸引并收缩为一个整体的状态,给人一种失衡的紧张感,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事物正处在一种具有张力状态。
艺术创作中的张力
19世纪,著名的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把张力推广到了一切艺术作品,并将之描述为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基本关系。
艺术之中的张力与美是同质的,它们不是一种抽象存在,而是借作品的细节体现出来,是在整体与细节、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之间体现出来的一种联系,对二者间的任何一部分的忽视都不能形成张力关系。
作品内容的张力
张力概念在文艺创作中与物理张力有着相似的特质:平衡状态中又包容了不平衡态;多种因素相互矛盾却又相互制衡合为一体。于是我们就可以对文学张力大致作这样一个界定: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凡当至少两种似乎不相容的文学元素构成的新统一体时,各方并不消除对立关系,且在对立状态中互相抗衡、冲击、比较、衬映,使欣赏者的思维不断在各极中往返、游移,在多重观念的影响下便产生了矛盾冲突,当观众们对于剧情中的某个结果抱有预期时,张力就被构建了起来。
作品的视觉张力
力一般都来自显现出力量的运动感,但在静止的二维画面中,并不能存在着真实的运动,视觉的张力不再是物理的力,而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到的心理力,它直接地或客观地存在于我们所观看到的物体中。
在一些平面作品中,由于构图和色块影响,使我们从画面基础形状中感知到了一种潜在的向某些方向上的聚集、散发或倾斜的知觉力,这些力使我们感知到了方向,并激发大脑去想象运动的延续,进而形成了具有方向性的动势,使我们能够在静止画面中感受到有视觉倾向的张力。
视觉张力在构图中的具体应用
要在平面作品中表现张力,构图是张力的前提条件,不一样的构图会得到不一样的张力效果,如果构图的张力得到很好表现,便可以让画面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与冲击力,让人获得更多想象。
1,截取式的构图产生张力:
截取式构图呈现了一种片段的、支离的、非完整性的视觉形态。往往是背景场景被压缩,将描绘的主题的边缘挤压到画面之外,让空间感在事物的层次处理中自然产生,画面由此呈现夺框而出的视觉效果。
2,通过变形创造的张力:
变形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根据原有的自然形态,根据形式形象上的某些特征,加之自己对形体的理解把形体部分地夸大或缩小,改变比例形状,转换为一种艺术形态。
3,倾斜产生张力:
如果我们想让画面得到倾向性的张力,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就是使画中元素定向倾斜。倾斜被眼睛自觉地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的位置之间,造成一种紧张力,使偏离了正常位置上的物体看上去似乎要努力回到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
4,几何线与几何形的构图张力
一般情况下,线与线成角之间的角度越大,张力就会越大。当两线垂直时,张力达到极致,尤其是形与形的边线相互垂直,而这组线又与纸张的边缘成角度时,变化最为丰富,突显了张力的作用。
几何形自身的边缘线和形的内部空间就是形成强大视觉张力的客观原因,通过边缘线和形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张力的平面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画面设计里运用包含这些几何图形作为基础形就能得到具有张力的效果。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