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如何理解君子三畏(君子三畏指的是)

导语:如何理解“君子三畏”?

如何理解君子三畏(君子三畏指的是)

《论语》《季氏》篇第八章记载的是:“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xiá,轻视)大人,侮圣人之言。’”我将其称为“君子三畏”。本章曾经引起一些人对孔子的误解,认为他是“官迷”,对官员敬畏。所以需要进行讨论。

我认为,要准确理解本章的涵义,首先需对其中的关键字“畏”有正确的解读。此处的“畏”,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畏惧”“害怕”之类的意思,而是“敬畏”的意思。如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所说:“此处畏宜作‘敬畏’之‘畏’解。是‘敬’的极度形态,具有深沉的宗教意味。”所以,他认为:《论语》一书,半是伦理,半是宗教。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说:“畏者,戒之至而亦慧之深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子主张:君子要知敬畏。就像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从而也可以说:“人是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可是,如今却有一种说法,叫“无知者无畏”。当然,这种说法的含义是多样的。有一种含义是谦虚,表达的是:自己无知,但也想斗胆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但确实也有一些人,用这句话表达:我就是无知,所以我就是无畏。就像有些人说的:“我是流氓我怕谁?”这就有点蛮横和不讲理的味道了,甚至不以无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风气实在是要不得的,切不可助长。

其次,要正确理解“三畏”的具体内容。第一,“畏天命”。孔子一方面重视要“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尧曰》);另一方面,又强调要“畏天命”。因为“天命”就是上天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自己“生为之而来,死为之而去”的社会责任,所以就一定要心存敬畏,不敢片刻松懈的。只有这样,一个人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这种“天命”,能不敬畏吗?第二,“畏大人”。此处的“大人”,不仅仅指的是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更是指那些有道德的人。如《易传•文言》中所说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对于这样的人,能不敬畏吗?对于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从本质上讲,他们也只有“德位相符”,才能配得上人们的敬畏。第三,“畏圣人之言”。在古代,圣人更是有道德的伟人,是“生而知之者”,是人类的理想典范,也可称为“人类的导师”;他们的话,是智慧的象征,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对这样的“圣人之言”,能不敬畏吗?

所以,在明确了这两点后,我们就不应该对孔子产生误解了,也不应该对这段话产生歧义的理解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