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朴素辩证法的含义(朴素辩证法和辩证法区别)

导语:辩证法概论(二)朴素辩证法

在人类认识之初,整体的思维水平还很低,人的认识对象一般都很有限。在有限的知识中,思维一般遇不到根本性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是辩证法最朴素的阶段,即朴素的确定性。我们可以用“看山是山”来描述这个阶段的认识水平,看到的、听到的、听说别人看到的,都是山,在认知上存在肯定性。

随着人类生活活动的丰富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类开始认识到一切的认识对象也是运动和发展的,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以往的认识和现存的事物,是有矛盾的。大家都说“看山是山”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质疑,秋天枯黄是山与春天绿意盎然的山是同一个山吗?河里的水昼夜不休的流逝,今天见到的河还是以往认识的河吗?人们开始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来考虑概念的定义和内容等问题。

在这个阶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事物是具有对立两面的,比如一个人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那么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人们通常这样解答这个问题,一个人在这个时候是好的,在另一个时候是坏的,这是用“时间”的一维性来做出的区分和解答。从不是认为一个人在同一时间统一方面即是好的,又是坏的。这说明人们对辩证法的理解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并没有意识到好中蕴含着坏,坏中蕴含着好这种同时存在的对立关系。

朴素辩证法只能说是具有辩证法的性质,而不能认为这就是辩证思维,因为这种初级的思维在不援引外在内容的情况下解释不清楚“对立为何存在”这个基本问题。就像是刚才说的这个“好人坏人问题”,朴素辩证法必须借用“时间”这个概念,才能把对立的问题解释的相对合理,而不能在概念自身范围内部解释清楚概念。在这个阶段思维的本质还是具有“确定性”的,虽然在思维过程中存在了“否定性”因素,但是只能说它具有辩证法性质,而不能认为这就是辩证思维。

或者我们直接用“知性思维”来概括这一阶段的思维水平能力,之所以把这个阶段放入辩证法的发展过程中,是因为辩证法确实是来源于不怎么辩证的“知性思维”。在这一个时期,人们可以看到事物的矛盾,但是否认矛盾存在的合理性;在后一个时期,人们可以看到思维的矛盾性,但是同样不承认思维矛盾存在是合理的。从否认客观辩证法,到否认主观辩证法,再到完全接受辩证法,并将辩证法作为主观认识客观的重要工具,是经历了漫长是思维斗争的。

辩证法概论(一)辩证法的由来

毛泽东《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实践论》的主要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曲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