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结晶的蜂蜜是不是假蜂蜜(结晶的蜂蜜是真的还是假的)

导语:结晶的蜂蜜是假蜂蜜吗?答案出乎你的意外

在食用蜂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蜂蜜结晶。尤其是在冬季和初春季节,食用的蜂蜜外观上从透明变混浊,颜色从深变浅,状态从液态变半固态,最后沉淀在容器底部,甚至全部或大部份变成白色的粒状体,这种现象就叫蜂蜜的结晶。很多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可能认为自已买到的是假蜂蜜,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消费者看见白色的沉淀物,以为那是掺入的白糖,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人造蜂蜜要比真蜂蜜更不易结晶。

我国蜂蜜质量标准规定蜂蜜的正常状态是“透明黏稠的液体或结晶体”,这说明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现象,结晶的晶体主要是葡萄糖,并非掺入的白糖。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变化现象,像水结冰一样,其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更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

为什么蜂蜜会结晶呢,这与蜂蜜含有的葡萄糖有关。刚分离出来的蜂蜜,看起来都是澄清透明的。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其中有许多葡萄糖的小晶体在不停的运动,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围绕着结晶核像滚雪球一样,不断运动,不断增大,成为体积较大的结晶粒,随着重量慢慢增加,结晶粒便缓慢下沉,在容器底部形成沉淀物。

所以蜂蜜的结晶属于正常现象,这与葡萄糖容易结晶的性质相关,通常蜂蜜中葡萄糖的含量越高,结昌粒的数量也越多,结晶的速度也就越快。影响蜂蜜结晶的因素很多,结晶的快慢与所含葡萄糖结晶的数量密切相关外,还与温度高低、含水量和形成蜂蜜化学组分的蜜源花种都有密切关系。

1、蜂蜜结晶与温度的关系

蜂蜜结晶与储存温度关系密切,冬季和初春气温低,蜂蜜中水分子运动减慢,分散葡萄糖分子结合的能力减弱。蜂蜜结晶的最佳温度为13-14度。若低于此温度,虽然葡萄糖的过饱和程度加大,但由于蜂蜜中果糖、麦芽糖、糊精和胶状体物质等在低温下的黏滞度和密度都大大提高,从而降低和阻碍结晶核的运动和扩散作用,结晶反而迟缓。把蜂蜜储存在很低的温度(零下18度以下),能大大推迟结晶,但不能完全消除结晶。如高于最佳结晶温度,蜂蜜的黏滞度虽然降低了,但是葡萄糖的溶解度却提高了,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甚至使结晶融化。当温度超过40度时,结晶的蜂蜜就融化成液体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夏天蜂蜜不易结晶,而冬季和初春很容易结晶。

2、蜂蜜结晶与所含水分密切相关

水分含量高的蜂蜜,其葡萄糖的过饱和程度就低,结晶过程缓慢。不成熟的蜂蜜由于含水量高(一般超过26%),蜂蜜往往不能全部结晶,由于蜂蜜的黏滞变小,结晶的葡萄糖沉到容器底部,其他稀薄的糖液浮在上层,成为液固两相的半结晶状态。同一花种的蜂蜜,其含水量低的结晶快,含水量高的结晶慢,甚至不结晶。比如油菜蜜,当含水量在23.1%以下时,很快就结晶,形成油脂状;含水量在25%以下时,结晶就缓慢,结晶体就要软些,呈细粒状;含水量在26%-28%时,只能形成半结晶;含 水量在30%以上时几乎不结晶。不结晶和半结晶的油菜蜜不能储存,很快就会发酵变质。

3、与蜂蜜所含糖分种类密切相关

比如油菜蜜、棉花蜜、鸭脚木蜜、野坝子蜜以及一些甘露蜜等由于含葡萄糖、松三糖、蔗糖较多容易结晶;而含果糖、麦芽糖、糊精和胶体物质较多的蜂蜜,如纯度高的刺槐蜜、枣花蜜、党参蜜等不易结晶,甚至不结晶。甘露蜜多数含有较多的糊精,因而不易结晶,但有些甘露蜜由于含有较多的松三糖也很容易结晶,蜜蜂把这种甘露采进巢内,在酿造过程中就在巢脾上结晶。松三糖的溶解度比葡萄糖低,具有强结晶的性质。

蜂蜜的营养价值很高,女性养颜奉为至宝,目前蜂蜜市场鱼龙混珠,真假难辨,所以作为蜂蜜食用者,必须掌握一些蜂蜜知识,以防上当受骗,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