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是什么意思)
导语:遇见孔子 |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重阳节来历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一,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等习俗。同时,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因此,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文人雅士登高赏秋,以饮酒咏诗助兴,使心胸开阔。唐初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竹根雕“人物山景图”摆件
明 孔子博物馆藏
竹质。根据竹根的天然形态雕刻巍然独秀、奇险峻峰之景,山崖、树木、人物等采用浮雕、镂雕、圆雕技法雕刻而成。人物沿阶而上,或谈笑,或休憩,或观景。古树盘根错节,人物、树木、山石雕刻细腻、精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敬老爱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重阳佳节,人们常有享宴祈寿的习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这项风俗,便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孔子博物馆还有多件以“寿”为主题的文物,展现了古人对福寿的祈求。
象牙雕寿星童子立像
清 孔子博物馆藏
象牙质。所刻寿星慈眉善目、身着儒服。两绺长须飘于胸前,腰系宝葫芦,左手持龙头拐杖,右手托寿桃。下部雕一活泼乖巧、头梳发髻、双手捧持如意的童子依偎于寿星身前。所雕寿星、仙童细腻逼真,须毫毕现。
顾见龙“八仙贺寿”图轴
清 孔子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工笔重彩。绘寿星坐于仙鹿拉的车辇之上,后跟一侍奉仙童,八仙各执法器环绕在寿星周围。祥云袅袅,麻姑乘云而来,后随手托仙桃的侍女和手持掌扇的侍童。“八仙贺寿”寓意为“延年益寿、福寿万年”。款署“金门画史顾见龙制”。朱文印两方,一方为“云臣”,另一方印文不辨。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菊花不仅外形艳丽,香气袭人,还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消炎的功效,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物。所以每逢重阳佳节,人们不仅赏菊,还要饮菊花酒、吃菊花糕、品菊花茶,把菊花挂在门上,驱邪祈福。
恽寿平花卉图轴
清 孔子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工笔重彩。绘孤石浑穆古朴,各色彩菊,娇艳盛开,恰似仕女凤冠,天趣盎然。自题七言诗一首曰:“只爱柴桑处士家,霜重载酒问寒华。秋窗闲却凌云笔,自写东篱五色霞。”款署“白云外史寿平”。朱文印两方为“寿平”“南田外史”,白文印“南田翁”。
绘菊设色艳丽,渲染得宜,描绘精细,花瓣细处清晰可辨,写实感极强。自题诗句意境高远,诗画合一,表现了作者超凡高逸的生活情趣。
重阳时节,
秋高气爽,菊花盛开,
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或共话家常,
或登高祈福,或秋游赏菊,
沉浸在浓浓的亲情、友情之中,
真是其乐融融。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