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明湖的典故(济南大明湖是哪个朝代的)
导语:两位元代大家的济南大明湖之约,满眼风光无限,写下千古名篇
大明湖湖光山色,
垂柳依依,鸟飞舟行过,
云物烂漫,
这片水面凝聚了济南的七分灵秀与十分繁华。
摄影:邵凯
元好问初识结缘济南
元好问与济南有着难解之缘,早在年幼之时就因“从先陇城府君官掖县(今莱州市)”而到过济南。成年后,至少又到过济南两次,并创作和济南有关的诗文二十余首,其中包括一些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篇佳句,“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羡煞济南好山水,几时真作卷中人”。
第一次来济南时,元好问只有五岁,由于当时尚且年幼,这次济南之行并未给他留下多少清晰生动的记忆。
长大之后只能“但能忆其大城府而已”,“闻人谈此州(济南)风物之美、游观之富,每以不得一游为恨”。
摄影:邵凯
第二次来济南时,受邀时任济南漕司从事的李辅之,在路经齐河时,元好问又邀上了好友“杜子”同行。
“杜子”,在当时已是闻名遐迩的诗曲大家,他名叫杜仁杰,字仲梁,号善夫,“杜子”是时人对他的尊称。杜仁杰是济南长清平安镇人,才学宏博,工诗善曲,气锐笔健,金正大元年(1224),杜仁杰离家南游汴梁,参加金廷科考未中,滞留在京师,在此结识了“文坛盟主”元好问,两人一见如故。
到济南后,李辅之和同官权国器在位于济南府署后的历下亭故基设宴置酒,为元好问和杜仁杰接风洗尘。
摄影:邵凯
二游大明湖满眼风光无限好
处理好事务之后,元好问出发动身第二次游历大明湖。当时大明湖“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使元好问禁不住发出了“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这样的感叹。
在此后的十几天时间里,元好问在进士解飞卿的陪同下几乎游遍了济南的名山胜水。
其间,他曾游览过趵突泉六七次,并应高姓道士的挽留,在金线泉畔的灵泉庵内住了三宿;
在金线泉边徘徊了三四天,想亲眼看一下泉浮金线之奇观,但最终未能如愿;
到张舍人园亭内观赏了珍珠泉,并感叹其友雷渊20年前所作的《济南珍珠泉》一诗为工。
在友人的陪同下,元好问两次泛舟大明湖,在北渚亭远眺匡山、药山、鹊山、华不注山诸山,并与友人在历下亭怀古分韵赋诗。
后来,他从大明湖“东入水栅”,至绣江,和府参佐张子钧、张飞卿宴饮于绣江亭,“漾舟荷花中十余里”,“剧谈豪饮”,“抵暮乃罢”。
在绣江游玩了五天后,元好问再次返回济南,在城内住了两天。他对济南的景色如痴如醉,在临离开济南的前一天傍晚,元好问准备第三次泛舟大明湖,还想和朋友把酒言欢,博古论今。
摄影:邵凯
两位元代大家的大明湖之约
770多年前的那天傍晚,46岁的元好问徜徉在大明湖畔,心切地盼着“杜子”的到来。他们日前相约,这晚要一同泛舟大明湖。等了个把时辰,或许是路上耽搁了行程,“杜子”竟爽约未至。
遗憾之余,元好问只好独自划舟,饮酒赏荷。面对一派如画山水,想起昨日的绣江之行,他不禁诗情大发,脱口而出。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湾,天公掷下半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藉秋风与秋露。
业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
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
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吟毕,他给这首杂言诗起了个诗题:《泛舟大明湖待杜子不至》。
这首诗将大明湖山水绰约的山色、若影若见的山峰写的淋漓尽致,一切仿佛历历在目、无比亲切。辽远的湖水顿时不再空旷寂寞,而充满了浓浓的温情。
元好问三游济南大明湖,每次都带着不同的心情和境遇,相同的是他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将自己对济南的爱都揉碎了写在诗句里,流传百年,亘古不变。
作为济南名士之一,他给济南人民留下了无数的瑰宝。虽然最后一次游大明湖留有遗憾,但对济南的爱不曾有保留。现在的大明湖依旧明丽动人,白昼之间觥筹交错,如诗如画,游人络绎不绝。或许在这,你可以像元好问杜仁杰一样,收获属于自己的最佳友情!
来源: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