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虫害有哪些类型(食用菌虫害有哪些类型如何防治食用菌虫害)
导语:食用菌害虫的定义、危害性及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出菇中的菌棒
害虫的定义 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遭受某些动物的伤害和取食,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在这些动物中,通常以昆虫类发生量最大,危害最重,因而人们习惯地把食用菌有害的动物,统称害虫。有害动物还有螨类、线虫、蛞蝓等。由于害虫的作用,造成食用菌及其着生基质被损伤、损坏、取食的症状,叫做食用菌虫害。
害虫的危害性
取食食用菌菇蕾和子实体,如跳虫、蛞蝓等均直接取食、危害食用菌的子实体,形成缺刻或毁坏整个子实体,使其丧失商品价值;取食培养料并使其霉变,如粪蚊、菌蚊等幼虫,均能取食食用菌的培养料,导致培养料霉变,不利于食用菌培养。取食危害食用菌及菌丝,引起退菌,如害螨危害菌种并随菌种扩散而大面积发生,线虫取食菌丝使发菌失败;携带传播病虫害,如菌蚊、果蝇等害虫,不仅直接危害食用菌,还是各种杂菌、害螨的传播载体。因此,在害虫大发生之后,随之将是病害的继发性流行,给食用菌生产带来毁灭性损害;危害食用菌贮藏干制品,引起霉变、形变,使其失去商品价值。如欧洲谷蛾、印度谷螟等,都可危害香菇,木耳等干制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蛞蝓
虫与气候的关系
一、温度:温度是对昆虫影响最显著的一个因素。昆虫是变温动物。温度的高低决定了某种害虫是否能存活及发育快慢,影响了害虫的种群分布、发生早晚及发生代数。任何一种昆虫,都有一个温度区域对它的生长发育最有利。常见的食用菌害虫最适宜温度是18-30度。在它的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发育速度加快,年发生代数增多,寿命相对缩短;温度降低,情况则相反。但是超过了适温范围内,在高温下(40度以上),多数昆虫就滞育;低温下(低于5度)它们的代谢活动十分缓慢,引起生理功能失调,到0度左右,组织及体液就结冰,引起死亡。
二、湿度:水分是昆虫生长发育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害虫的适温范围内,温度就是害虫生存环境的含水量。在害虫的适温范围内,湿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它的生存,发育和繁殖。它们获得水分的途径,一是从食物中摄取,一是靠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湿度。食用菌害虫的食物含水量变化不大,对其发生、繁衍起作用的是环境湿度。多数食用菌害虫,都在潮湿的条件下发生。但不论是喜温还是喜干的虫种,在它最适合的湿度条件下,产卵量,孵化率都高;反之,它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就受影响。所以,湿度直接影响害虫的存活情况、发生量及其危害程度。
蝇
害虫与食物的关系 食物是维持昆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害虫的食物就是食用菌,当害虫多,食物少时,害虫发育不好,产卵量低,种群数量减少。危害食用菌的害虫,以各种菇为食物,食物相对固定。但同一种害虫对不同菇种的危害,发生情况则不完全相同。
害虫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食用菌害虫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群体关系。害虫周围的生物中,有的对它的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有的会抑制它的生长;有的寄生在其体内;甚至有的生物会捕食它。多数低等植物,给食用菌害虫提供良好的场所和丰富的食物,促进了它们的生存和发展。而另外一部分低等植物,如一部分真菌、细菌和病毒,会寄生于它们体内,消耗其营养,最后使之死亡。前者如一些能分解有机质及纤维素、木质素的微生物,由于它们的分解作用,使菇房的一些腐食性害虫和螨繁殖发展;后者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还有的真菌会捕食害虫,也有的动物会捕食害虫。
黑角跳虫
要点:侵害食用菌的病虫类繁多 据初步统计,对培养料、菌丝体和菇体造成直接侵害的病原菌有真菌、细菌、病毒等100多个种类。非侵染性各类有10种。在虫害方面有15个目的昆虫能直接侵害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种类达46种以上。食用菌上的病菌和害虫从不同的方式与食用菌争夺养料,侵蚀菌丝和菇体。
要点:营养丰富的栽培基质,为病虫繁殖提供了良好的食源 许多害虫和病菌以腐熟的有机质为食源,如跳虫、螨虫、廮蚊、线虫、白蚁和蚤蝇等昆虫都喜食腐熟潮湿的有机质。经发酵熟化后用于栽培蘑菇、草菇和鸡腿菇的基质能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吸引昆虫成虫在料里产卵。
要点:适宜的出菇的环境,也为病虫繁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绝大多数种类的食用菌温度在20-26度,出菇温度在10-25度,培养基内水分在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出菇场所空气湿度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与此同时,也适合病虫生活的条件,病虫繁殖和为害速度也达到最快值。
要点:食用菌与病原杂菌同属于微生物,生理特性大致相同,差异性较小,需求性一致, 食用菌与病原杂菌在营养需求上、生长环境条件方面都表现一致,所以它们相伴相随,难以分开。许多杀菌药剂在杀菌的同时也伤害着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
要点:培养基上携带着多种病虫源 绝大多数杂菌和有害昆虫,其寄主都是农作物的残体。例如稻草、棉籽壳、。禽畜粪便等携带大量病菌孢子、菌体、螨虫和蚊蝇等虫卵,因此,需要培养基做灭菌或发酵处理,以消灭或减少病虫源的基数,减少病虫害危害程度。
要点: 病虫同时侵入、交叉感染 食用菌与病原杂菌同属于微生物,生理特性大致相同,差异性较小,需求性一致
要点:病虫害各类及为害发生变化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多数品种除了易生绿霉、毛霉等杂菌之外,每一种食用菌者存在着一些独特的病虫为害。如鸡腿菇在覆土中产生的鸡爪菌,防不胜防。平菇和香菇在栽培过程中几乎不发生螨虫,而双孢菇如果在栽培时使用的菇棚、覆土、培养料处理不当,螨虫就会趁机发生,造成极大损失,甚至导致绝收
新建菇棚
要点:新旧栽培场所病虫为害存在差异 在食用菌新栽培区,潜伏的病虫基数较小,特别是第一次使用的新菇场,几乎很少发生病虫害。这是因为菇农病虫害防范意识较强,加上新区的栽培环境优于旧栽培区,即使发生病虫为害,也很轻微;而旧栽培场所的老菇农往往重栽培,轻防止和管理。另外,新栽培区的菇农容易接受新技术,技术培训进比较认真,这也为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成功的保障;旧栽培场所的老菇农往往忽视各个环节的预防措施,凭自己的经验行事。
笔者的话:预防虫害先从硬件做起,先期必须做好菇场出菇前的灭虫灭菌处理,再从后期因素着手。一旦发生虫害,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积极做好防治工作的同时,细化分析虫害的发生条件,为以后的生产积累经验。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