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管理者2023年的信怎么写(致管理层的一封信心得)
导语:致管理者2023年的信
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夯实企业的经营质量,而非过去的增长速度模式。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十八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圣彼得堡流行着一种投币游戏,该游戏从掷一枚硬币开始:
如果第一次掷出正面,就赚1元,但是如果掷出的是反面,那就要再掷一次;
如果第二次掷出正面,就能赚2元,而如果掷出的是反面,那就要再掷第三次;
如果第三次掷的是正面,便赚2×2元⋯⋯以此类推——可能掷一次游戏便结束,也可能没完没了。
问题是,如果一直没有实现自己所设定的赚钱预期,还愿意支付多少钱来参加这个游戏?
彼时,已经向科学界贡献了“边界层表面效应Bernoulli’sPrinciple”理论的瑞士著名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DanielBernoulli)决定揭开这个游戏的“谜底(后称为‘圣彼得堡悖论St.PetersburgParadox’)”。
伯努利用期望值的计算方式,来诠释这个游戏的内含价值:
第一次的期望值是2×1/2=1;
第二次的期望值是4×1/2×1/2=1;
第三次的期望值是8×1/2×1/2×1/2=1;
⋯⋯
在连环计算中,每次计算开始的第一个阿拉伯数字,代表的是人的最大期望值,而每次计算结果,则是人的最大期望金额值。通过这组计算可见,人的期望值总是不断扩大,而最终的结果——最大期望金额,却没有任何改变。
为此,伯努利首次提出了有关“效用”的概念:
其一、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人对于财富的占有欲总是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不过,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却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其二、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通过“圣彼得堡悖论”以及伯努利的“效用”理论,来度量如今的企业。
企业通过生产产品和服务,去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用户),然后得到预期回报,由此实现企业的商业价值。
在现实中,企业对消费者(用户)的满足目的,其实是为了实现永不见顶的所谓“最大期望金额”。
但是,从伯努利的“效用”理论角度,一方面,随着企业财富的增加,满足消费者、用户的增加速度反而会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最终会发现,股东对公司的真实诉求,并非市场规模,而是不断增加的分红回报。
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夯实企业的经营质量,而非过去的增长速度模式。当前,受相关因素制约,很多企业突然被动失速,虽然很痛苦,但这也并非坏事,借此“休息时间”,反而可以审视自身在过去发展中的问题。
总之,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决策的是“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这对如何承压来自2023年的经营挑战,相当关键。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