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敬穷理是什么意思(居敬穷理论)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讲谈《传习录》117:居敬、穷理是一回事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居敬穷理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天地间只有一件事
这篇王阳明和弟子梁日孚的对话内容,多数都在《传习录》上卷中谈过。
先说“居敬”和“穷理”,在第36条,阳明先生说过“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所说的“存养”就是这里说的“居敬”,所说的“省察”就是这里说的“穷理”。
居敬穷理,是程朱倡导的学习修养方法。居敬,就是你心中“主一”“专一”“自我主宰”,始终保持对人敬,对事敬,对物敬,恭敬自持,不受外物所牵累。穷理,就是探究事理、物理、人理、天理,就是穷尽万事万物的道理。
按程朱理学的意思,居敬和穷理肯定是两回事。居敬是一种态度,穷理是一种方法论,用专一的态度去穷究万事万物的道理,这不可能是一回事。
然而,王阳明说是一件事,梁日孚问的正是这个问题,“朱熹老师认为居敬和穷理十是两码事,而先生却认为是一码事,为什么呢?”
王阳明的观点是,对事物道理的穷尽探究,终归落到人的心中,天地间只有这一件事,就是在心上做功夫,怎么会是两件事呢?
“一本万殊” 事物差别何止两件
王阳明明白梁日孚和我们常人的困惑,所以接着讲了“一本万殊”的道理。
“一本万殊”是说事物虽然千差万别,但合起来本源同一、道理同一,散在每件事物上又都各有一个本源丶一个道理。这就如阳光明先生说,至于事物的千差万别,《中庸》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又何止两件?你不妨先说一下什么是居敬?什么是穷理?”
梁日孚说:“居敬就是持身恭敬,是存养的功夫,穷理就是穷尽事物的天理。”
先生问:“存养什么?”
梁日孚说:“存养自己心中的天理。”
先生说:“这样也就是穷尽事物之理了。”又说:“再说说怎样穷尽事物之理?”
梁日孚说:“比如,侍奉父母就要穷尽孝的理,事君就要穷尽忠的理。”
先生启发说:“忠和孝的理,是在国君、父母身上,还是在自己心上?如果在自己心中,那就要穷尽自己这颗心的天理了。姑且先谈谈什么是敬?”
一就是天理,主一就是一心一意在天理上
梁日孚说:“敬,就是主一。
先生问:“怎样才算是主一?”
梁日孚说:“比如,读书就一心专注在读书上,做事就一心专注在做事上。”
先生说:“这样一来,暍酒就一心专注在饮酒上,好色就一心专注在好色上。这是追逐外物,怎么能称为居敬功夫呢?”
梁日孚向先生请教。
王阳明讲解说:“一就是天理,主一就是一心在天理上。如果只懂得主一,不明白“一”个就是理,那么,有事时就是追逐外物,无事时就是凭空臆想。只有不管有事无事都一心在天理上下功夫,如此居敬也就是穷理。就穷理的专一而言,即为居敬;就居敬的精密而言,即为穷理。并非居敬后,又有一个心去穷理,穷理时,又有一个心去居敬。名称虽然不同,功夫只有一个。
就像《易经》中讲以敬畏来矫正内在的心志,以仁义来规范外在的行为(‘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畏就是无事时的仁义,仁义就是有事时的敬畏。虽然是两句话,说的却是一回事。
又如孔子说修养自己来保持恭敬的态度(‘修己以敬’),孟子说持续不断地做事合乎仁义也不需要再说恭敬了(“集义”)。领悟了这些之后,不管怎么说,要做的功夫总是一样的。如果局限于文句,不了解根本,只会支离破碎,功夫就没有着落的地方。”
穷理即尽性
梁日孚继续抠字眼,从居敬,穷理,又纠到“尽性”上去:“那穷理怎么又是尽性呢?
”先讲讲什么是性。
《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是天命,是本体,是本原,率性而为,不是现在说的任性胡来,而是天人合一之道。
“心的本体就是性,天性就是天理。穷尽仁的道理,就是要彻底地发挥本性中的仁爱;穷尽义的道理,就是要彻底地发挥本性中的正义公道。仁、义就是人的本性,所以穷理就是尽性,像孟子所说的,‘扩充恻隐之心到仁的程度,就会用之不竭’这就是穷尽天理的功夫。”
梁日孚还是没有懂得,问:“程颐先生说‘一草一木都各有天理,不能不加以研究”这是怎么个意思呢?
王阳明借用孔子的话说,我没那闲功夫,你应该先去修养自己的性情,只要能穷尽人的本性,然后就能穷尽事物的道理。
梁日孚听了,心中惊诧,有所领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讲谈《传习录》117:居敬、穷理是一回事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