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催化作用类型和机理有哪些(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导语:科普|酶的催化机制(一)
撰文|生物学记录
酶加快反应速度主要靠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即底物分子达到活化态所需的能量。例如脲酶可使尿素水解反应的活化能由136 kj/mol降到46 kj/mol,使反应速度提高10的14次方倍。酶的催化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图:反应的活化能
1.邻近定向 对一个双分子反应,酶可以使两个底物结合在活性中心彼此靠近,并具有正确的取向。这比在溶液中随机碰撞更容易发生反应。邻近效应相当于大大提高了有效底物浓度,甚至超过现实中可以达到的浓度。定向效应则使每一次碰撞都具有正确的取向。化学上通过将分子间反应转变成分子内反应对此进行推算,认为可以将反应速度加快100倍到10的11次方倍。
2.底物形变 酶与底物结合时,诱导契合现象不仅酶的构象发生改变,底物的构象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底物更接近于过渡态,因此可以降低活化能。例如,N-乙酰胞壁酸的糖环正常情况下是椅式构象,但与溶菌酶活性中心结合后,会被诱导变成半椅式构象,从而使其糖苷键更容易断裂。
图:溶菌酶诱导底物构象改变
3.微环境 酶的活性中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性质与溶液中有所不同,所以称为微环境。例如,有些酶的活性中心是一个疏水的微环境,其介电常数较低,有利于电荷之间的作用,也有利于中间物的生成和稳定。赖氨酸侧链氨基的pK约为9,而在乙酰乙酸脱羧酶活性中心的赖氨酸侧链pK只有6左右。这也是某些专一性抑制剂只与酶活性中心的基团反应的原因。
4.直接催化 酶分子中含有不同化学特性的基团,如残基的侧链基团、金属离子以及辅酶辅基等。其中某些基团可以直接与底物作用,或者通过稳定过渡态来降低活化能,或者通过改变反应进程绕过高活化能的反应步骤。酶的直接催化作用可以分为酸碱催化、共价催化和金属离子催化。
共价催化通过生成共价中间体稳定过渡态,经常形成反应活性很高的共价中间物,将一步反应变成两步或多步反应,绕过较高的能垒,使反应快速进行。例如胰蛋白酶通过丝氨酸侧链羟基形成酰基丝氨酸共价中间物,降低活化能。而赖氨酸的氨基经常生成西弗碱共价中间物。
图:西弗碱反应
共价催化可分为亲电催化和亲核催化。羟基、巯基和咪唑基都有亲核催化作用。丝氨酸蛋白酶、含巯基的木瓜蛋白酶、以硫胺素为辅酶的丙酮酸脱羧酶都有亲核催化作用。氢离子、金属离子、-NH3+、磷酸吡哆醛等是亲电基团,例如转氨酶就是通过亲电机制催化的。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