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清明祭祖扫墓有讲究吗(清明节扫墓祭祖有什么讲究忌讳)

导语:清明祭祖扫墓有讲究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重要意义。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追悼已故之人,所以才有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

清明节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是中国每一个家庭对祖先表达感恩和尊重的一件大事。

所以,每逢清明时节,不管你身在何处,哪怕在千里之外,总会为了先人,急着赶回老家,前往墓地祭拜,以解思念之情。

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清明节祭祖扫墓,是我们每个国人都知道的常识,虽然在每个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习俗,但祭祖的意义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扫墓祭祖,在碑墓前举行纪念活动,以表示对亡人的崇敬与怀念之情,是一个庄严肃穆的仪式。按照习俗,是有讲究的。

清明节是后人为逝去的先人扫墓祭祖的日子,所以特别忌讳外人扫墓祭祖,也就是说在清明节扫墓祭祖时只有亲人才能去,像朋友、下属等身份的人一定不能去陪同扫墓。

这是因为不是一家人,身上的气场是不相同的,如果你作为外人的身份去扫墓祭祖,不仅会破坏自己的气场,也会破坏主家的气场,从而影响运势。

按照习俗,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拜山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拜山活动。

当然,南北方对于扫墓的习俗略有不同,比如:南方通常儿女均前往扫墓,而北方一些地方,则通常女儿不前往扫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儿则随夫前往扫墓。

祭扫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后十天,有的称&34;,有的在清明前后逢&34;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祭扫日期的选择,依当地习俗,适合自己的时间均可。

确定日期后,扫墓当日出发时间,按照民间习俗来说,最佳时间是卯时,也就是早上五点到七点这段时间。

首先,卯时太阳初升,阳气充足,阴阳交汇的时候,去上坟最合适。其次这个时候的太阳不会太毒辣,我们在爬山的时候,不会感受到太阳爆晒的感觉,可以更加舒适一些,所以一般来说上坟的最佳时间是卯时(五点到七点)。

但如今这个时间点,大部分的人还在睡梦中,当然,不会那么早,不过,最迟应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扫墓祭拜活动,因为那时,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以上所述,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常见的做法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将墓园打扫干净,修整坟墓后,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这些,能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

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

挂烧纸钱、供奉祭品,就是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等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祭拜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

上坟祭祖,是缅怀先祖心有感激的仪式感,一切都要在庄严肃穆之中进行。所以扫墓期间,万万不能嬉戏打闹。

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聚拢到一起之后,更爱开玩笑、打闹,这一来是显得不庄重,二来也是对于先人不尊敬。

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按照习俗,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拜祭完毕,当纸钱烧完,如果纸灰上的火还没有彻底熄灭前,家属是不能离开坟前的,应该等纸灰上的火全面熄灭后才离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这种说法存在,古人认为,纸灰是后人给先人烧的纸钱,如果纸灰上的火还没熄灭就离开了坟前,先人收到的钱就会残缺不全,所以才需要等纸灰上的火熄灭后才离开。

带去的扫墓的祭品,不可丢弃在墓地,也不可扔掉,一定要带回家,因为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会给后人带来好运。

清明祭祖扫墓有讲究,为更好的纪念,怀念先人的功绩,感恩先人,并让未来变得更好,用正确的方式祭祖,就是在为自己修功德、尽孝道。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