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老书注释比正文多得多少字(1983年的书值多少钱)
导语:1983年的老书 注释比正文多得多
最近淘到一本小书,是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人物传记译注 谢安》。
这本书把古书上关于谢安的一些材料编辑在一块并做了详尽的注释,还附有谢安书法艺术的材料选辑和谢安墓碑的碑文。
书中的注释,我觉得可以作为对六朝特别是东晋时期文史知识了解的一个非常好的来源。例如:
第13页【注释】①尚书仆射:官名。掌章奏文书。在晋代,尚书是中央各机构的总汇。尚书令及左右仆射是尚书省的正副长官,与中书省的监或令共同负责最高政务。尚书令与尚书仆射不一定同置。谢安为尚书仆射,在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3 年)九月。尚书令是王彪之。
②领吏部:领,以身份高的官兼管身份低的官职任务。谢安原为吏部尚书,现在升为尚书仆射,还兼为吏部尚书,所以叫“领吏部”。
③加后将军:加,除本职外,再给以相应的兼职名义叫“加”。一般是文官可以加武官,武官也可以加文官。谢安此处是以文官加武官。也是在武官级别方面从中护军进行提升。后将军,官名,始于汉代。汉代皇帝左右的高级武官大臣,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这些将军平时并不直接领兵,但参与朝议,出征时,则可以领兵独当一面。魏晋南北朝时的后将军也属于这类将军。
有些注释有具有时代特色,读来极有趣。
比如“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中,对于“乡人”注释说到,“乡人:同乡。在这里指谢氏原籍陈郡阳夏的同乡。这时他们都是流寓江南的人,就像抗战时在重庆的“下江人”相见一样,自有一种流亡同乡亲切感。”
说到“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学之。”,解释洛下书生咏是指用洛阳一带的知识分子习用语音吟唱诗篇。这种语音在西晋时是首都标准语音,东晋流亡士族爱好这种语音,正象抗战时流亡在大后方的能说北京话的语文教师朗诵课文受重视一样。
读到这里我就想,编者应该是经历过抗战的老人,用他们那个时代,大家都能懂的类比来解释古代的东西。抗战结束到80年代初有将近40年的时光,现在距离80年代初也有40年的时光。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历史的传承,看到了文明的延续。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注释,它有温度,有时代的脉搏。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