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僧灵澈的妙语有哪些(灵僧寺僧某)
导语:唐代诗僧灵澈的妙语
中国古代的和尚中出了不少诗人,成就和名气各有不等,中唐时代的灵澈(749-816)是其中名气很大的一位,他同许多文坛名家、达官贵人往来唱和,诗也写得很见功夫。《唐才子传》(卷三)曾为之立传:
灵澈,姓汤氏,字澄源,会稽人。自童子辞父兄入净,戒行果洁。方便读书,便觉勤苦。授诗法于严维,遂籍籍有声。及维卒,乃抵吴兴,与皎然居何山游讲。因以书荐于包侍郎佶,佶得之大喜,又以书致之于李侍郎纾。时二公以文章风韵为世宗。贞元中西游京师,名振辇下。淄流疾之,因诬奏得罪,徙汀州。会赦归东越,时吴、楚间诸侯,各宾礼招延之……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如《芙蓉寺》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谪汀州》云:“青蝇为吊客,黄耳寄家书。”……初居嵩阳兰若,后来往匡庐东林寺。如天目、四明、栖霞及衡、湘诸名山,行锡几遍……虽结念云壑,而才名拘牵,罄息经微,吟讽无已,所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有集十卷,及录大历至元和名人酬唱集十卷,今传。
此公在念经礼佛之外有集十卷,又酬唱集十卷,可谓高产,而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引据其门人的话说:“师尝在吴,赋诗仅二千首,今删取三百篇,勒为十卷。”可知其大作的数量本来还要多出好几倍。后来他的作品大抵亡佚,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一点零头,但仍然很有意思。例如当他住锡庐山东林寺的时候,同本地最高长官江西观察使韦丹(753-810)来往密切,多有唱和。韦大人有一首表达倦宦情思归隐的七绝赠给他:“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君。”(《思归》)平子指东汉的张衡(78-139),作有《归田赋》;韦丹说自己也很想归田,到庐山来隐居。对此灵澈回敬了一首,迳题《东林寺酬韦丹太守》,诗云: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直截了当地指出,谈谈归隐的官员一向很多,而真能实行的几乎没有。看来他同韦丹大人的交情非同寻常,以致可以用这样调侃的妙语来对话。其实就是从小便入庙为僧的灵澈上人自己又何尝做到了“心闲”?他自从学成诗艺以后就远赴京师,结交名流,到处游历,吟诗不辍,一向很忙,恐怕并不比“王事纷纷无暇日”的高官清闲。“心闲无外事”谈何容易!
中国古代没有专业作家,他们的基本身份有俳优、游士、官僚、隐士、清客等几种(参见顾农《古代作家的五种身份),诗僧自在另册,而其状态大抵近于清客:他们人在体制之外,却一心想吸取体制的油水并努力付诸实践。内外两边的活动都要参加,于是就形成“出家更比在家忙”的奇怪局面了。
◎本文原载于《中华读书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