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以是什么意思(唯何甚是什么意思)
导语:何以“惟一”,唯有“惟精”,博文约礼,明善诚身,方能惟精惟一
很多时候其实不是我们怎么想,而是我们怎么做。空谈理想大有人在,甚至现在的社会说理想是可笑的,还不如脚踏实地老老实实赚钱来的实在,这就是生活,没有什么对与错,大势所趋。你想过飘渺隐士之路,不是要面首见终南,而需心安一座山。
王阳明:“‘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
“惟精”是“惟一”的目的,“惟精”是“惟一”的功夫,并不是说“惟精”之外又有一个“惟一”。心学所说的“惟精惟一”其实也是知行合一的延伸和阐述,简单一些说,“惟一”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而“惟精”就是实现这个目的所需的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不分左右。
但其实我们不必过分强调先后主谓,因为惟精惟一,就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完善这个过程,精益求精中去熟练和掌握,并非要可以的去“惟精”,因为已经有了“惟一”的目标,只要朝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恪守本心,惟精也是自然而然,不需要另作他求。
“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拣“惟精”之工,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
精字从米,那就用米来做比喻,要使大米纯净洁白,就是“惟一”的意思;然而,如果不对稻子加一舂磕,筛簸的加工,也不能得到这样的大米,那这个舂磕、筛簸就是“惟精”的功夫。
是以我们可以看到,行事的目的是因为过程来实现,并非逞口舌之快,而我们即使不说,其实心中已有了主意,然后付诸于行动中,这就是我们“惟精”的功夫,有了这个理念,我们需要的就是知行合一,不可妄念,更不可懈怠。毕竟“惟精”的深浅,还需不断磨砺,你可以认为现在的自己是最好的,但任需要在不断的为人处世中打磨自己的心志,这也是“使善有尽时,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见’?”
王阳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惟精”的功夫,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惟一”。我们惟精不能只是一味埋头苦读,更不是脱离现实的本身,而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境界,人以至事,不好高远,而求近乎。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要以“上达”之态去小看“下学”之要,做好每一件“下学”,远不是常人所能达到,这就是上达的精要。
“惟精”的目的是“惟一”,但“惟一”的过程便是我们最大的体悟。“惟精”首要还是遵从本心的良知,而不是刻意去惟精,那只是博眼球的假把式,得到与否,你自己最清楚,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之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认识是实践的开始,实践是认识的完成,圣人的学说只有一个功夫,认识和实践是统一的,不能截然分开。王阳明一直在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这也很符合我们的现状,总是说的多做的少,说的容易做起难,先不谈持之以恒之心,单一个知行就已经难过太多人了。毕竟安乐享受是大多数人愿意接受的,折腾那么多事干嘛呢,生活不易,还是给自己轻松一些最好。
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很多理由,还偷换概念去说服自己,太过追求表面的私欲,忘记内心的修为,试问一句,不是因为物欲导致你的选择,而是你的选择决定了物欲。本心不明,何以怪外乎?肯定有人会说,我怎么过那是我的事情,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们不是劝人从善,毕竟要你自己愿意才行,只是给予一个新的方向和选择。或许你可以换一种方式生活,孰好孰坏,这还需你自己去理解和抉择。
本文内容由小莉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