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感悟(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论语之道:(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感悟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感悟(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是什么意思)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本章通过论述“言”与“行”的关系问题来探讨“仁”。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古者”,表面指古代的人,实质指其后所言为古今不变之理。“言之不出”表面指不说话,实质指不轻易许诺。言语是用来与人交流的,凡说出来的话,都有真假、实虚之别。但无论真假、实虚,一般而言,在对方看来,都是真实的。真实的话,是要讲求兑现的,无论是否事前作出声明,对于古代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来说,都等同于作出了承诺。所以,“言之不出”意即不轻易许诺。“躬之”指身体力行所言之事;“不逮”指做不到所言之事。“耻躬之不逮也”意即以做不到所言之事为耻。本章要表达的意思是:作为从事于道德修养的人,不要轻易许诺,以防说出的话兑现不了,言行不能做到一致。

言行与“仁”有什么关系呢?孔子在《周易》系辞中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世界上的一切莫不始于人的言行,甚至天地变化,也受人的言行影响,更不用说个人的命运或境遇。原因就在于言行本身就是推动世界运转的力量。语言是意识的反映,行动是语言的反映,意识、语言、行动三个层面所要表达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有什么意识就应当有什么语言,有什么语言就应当有什么行动,有什么行动就应当有什么结果,此结果就应当与最初的意识一致,这就完成了一个创造的过程。人类的伟大,就在于能够把所能意识的东西完美地创造出来。而万事万物能被正确创造的前提,就是意识、语言、行动三者的统一,即语言反映意识,行动反映语言。当三者统一时,就是“道德”被实现时。所谓“道德”,就是“得道”,所谓“得道”,就是人的创造,即人有所想即成现实。圣人在“道”的层面创造,所想与现实间没有时空距离,所想即所成。一般人在世界的层面创造,所想与现实间则有时空的距离,所想要经过言语,再变为行动,最后才能演变成为结果。但无论“道”的层面还是世界的层面,只要意识、语言、行动三者统一,圣人的所想所成与一般人的演变而成的结果都是一致的,这都是“道德”的结果。所以,虽然只能在世界层面创造,只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就是在“行道”,就能有“德”,即得到“道”的结果。能得到“道”的结果,就是“仁”。所以,“仁”即有德,“德”即得道,“得道”即言行一致,此所谓“言之所出,躬之有逮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言之所出,躬之有逮”,原因就在于人心对“道”难以把握,想到的不一定正确说出来,说出来的不一定正确做出来,有时候是因为自己知识不够多,对道理不明白,不懂得如何说、如何做,有时候则因为受思想感情或个人欲望影响,故意不按个人的意愿说,不按所说的做,结果就产生了与意愿不一致的结果。故修道之人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就要“言之不出”,以防“躬之不逮”。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论语之道:(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