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关中三省是哪三省(历史上的关中地区是现在的哪里)

导语:话说关中三辅,兼说中国历史上各代都城

京兆郡与扶风郡

在周王国时期,有两大王室领地,一个以丰镐为中心,一个以雒邑为中心,王室领地,称为“王畿”、“畿内”,意即“首都圈”的意思,至今,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其首都圈,仍然称为“畿内”。

丰镐,包括丰京、镐京。

秦帝国建立,帝国比王国高一等,首都及其周围地区,不再称“王畿”。全部关中地区,建立内史郡,内史郡的核心为咸阳县,咸阳县之城,即为首都。

汉帝国建立后,汉景帝时期,将内史郡一分为二,分为两个郡,左内史、右内史。

汉武帝时期,又进一步分为三个郡,京兆、左冯翊、右扶风。

这三个郡,合称“三辅”。三辅,意指皇帝身边的三个行政区,辅,辅助皇帝之意。

其中京兆郡的核心,是长安县,为以前的咸阳县所改。长安县之城,即为首都。

首都称为“京兆”,是因为首都人口巨大,兆,是亿的一万倍,京,是兆的一万倍。

“三辅”一词一直用到南北朝时期。

三辅中的冯翊郡,即现在关中的东府,包括渭南一带;扶风郡,即现在关中的西府。

冯翊郡,得名于古代的“怀姓九宗”在渭南一带建立的冯国。有的说法,解释冯为凭借的凭,不确。

汉末,又出现了“京畿”一词,首都本身,称为京,首都周围的地区,称为畿,首都及其周围地区,合称“京畿”。汉末潘勗(音XU,四声,意为勉励) 《册魏公九锡文》记载,“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北齐书·封述传》:“迁世宗大将军府从事中郎,监京畿事。”。

京兆,专指长安,洛阳则称为京师、京洛。《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后世因以泛称国都。《诗经·大雅·民劳》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这些典籍中所说的京师,都是指成周亦即雒邑。

唐帝国建立后,设立京兆府,核心为长安县、咸宁县,首都称为京城,京城所在的长安县、咸宁县,称为赤县,京城的旁邑县称为畿县,统称京畿。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现在韩国仍然有京畿道。

唐时期,京师仍然多是指洛阳。

北宋金元时,关中中部仍然设立京兆府。

明帝国建立,京兆府改为西安府,而首都所在地则设立直隶省,直隶省的核心为京师应天府,应天府的府城为首都,即现在的南京。明帝国,共十五个省级政区。“京师”的称号离开了河南,发生了东移;而“京兆”的称号也离开了陕西。

朱棣篡位后,将原先的北平省改为北直隶省,北平省的核心,升级为京师顺天府,成为首都。原先的直隶省,则改为南直隶省,应天府不再是京师,降为留都应天府。

于谦抗击瓦拉的战役,就称为“京师保卫战”。

明帝国的京师,也称京城。

清帝国建立,将南直隶省改为江苏省,应天府改为江宁府。而北直隶省则改为直隶省,顺天府仍为京师顺天府,府城仍为京城。清帝国也有留都,现在的沈阳,当时称为留都奉天府。

直隶省,也就是后来的河北省,清人沿用古例,称之为“三辅”。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直隶省仍然保持,顺天府则改为京兆地方,作为民国首都。“京兆”一词从明代就离开了陕西,至此,北上。

1928年,北伐革命成功,推翻了北洋军阀,全国统一,新政权定都南京,原先的京兆地方则改为北平市。

三辅,在历史上,专指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不指洛阳及其周围;清代,改为代指直隶省。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