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的危害(灰飞虱的防治方法)
导语:灰飞虱进入发生盛期,危害严重,这样防治最彻底
灰飞虱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可以危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甘蔗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并且还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矮缩病等多种病毒病,造成病毒病流行,传毒危害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直接刺吸造成的危害。
一、危害症状
灰飞虱成、若虫均以口器刺吸玉米汁液为害,一般群集于水稻、玉米丛中上部叶片,虫口大时,危害严重时,玉米株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同时因大量蜜露洒落附近叶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霉菌。灰飞虱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玉米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
灰飞虱危害玉米
灰飞虱危害水稻
灰飞虱危害稻穗
灰飞虱危害引起的玉米粗缩病
灰飞虱危害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
二、形态特征
成虫:长翅型体长(连翅)雄虫3.5毫米,雌虫4.0毫米;短翅型体雄虫2.3毫米,雌虫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雌虫则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前翅近于透明,具翅斑。胸、腹部腹面雄虫为黑褐色,雌虫色黄褐色,足皆淡褐色。
成虫形态
卵:呈长椭圆形,稍弯曲,长1.0毫米,前端较细于后端,初产乳白色,后期淡黄色。
若虫:共5龄。
灰飞虱若虫形态
三、生活习性
灰飞虱一年通常发生5~6代,主要以3~4龄若虫在小麦、杂草上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一代成虫盛发期,此时灰飞虱由麦田及杂草上大量迁移到玉米、水稻上危害并传毒,形成玉米及早栽水稻第一个传毒高峰,6月下旬田间玉米和水稻出现第一个病毒病发病高峰;6月中下旬二代灰飞虱孵化若虫在水稻本田刺吸传毒,形成第二个传毒高峰,并在7月中下旬出现第二个发病显症高峰;三代灰飞虱在南方气候适宜时,会形成第三、第四个传毒危害高峰。 9月下旬天气凉爽时再繁殖一代(第五代)越冬,秋季随着水稻收获,就近转移至田边杂草或麦苗上危害并越冬。危害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丛矮病发生。
防治方法
1、种衣剂拌种:在玉米、水稻、大蒜等播种前,可用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100拌种,或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300拌种,可有效防治灰飞虱的为害,有效期可大90天左右。
2、土壤处理:在大蒜、玉米等旱地作物播种或移栽时,可用5%噻虫嗪颗粒剂撒施或穴施,每亩2-4公斤。也可有效防治灰飞虱的为害,有效期长达60-80天。
3、对发生初期的早播玉米、套播玉米、夏直播玉米、大蒜和稻田及秧田都要防治。防治药剂可亩用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8-10克喷雾防治,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克喷雾防治,同时注意田边、沟边喷药防治。有效期可达15天左右。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