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张居正为何要构陷内阁首辅高拱大臣(张居正内阁成员)

导语:张居正为何要构陷内阁首辅高拱?

明神宗

大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明穆宗病逝,年仅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即位,史称明神宗。

明神宗即位不久,辅政大臣之一的张居正为排挤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高拱,暗中指使皇帝宠信的太监冯保诬陷高拱。

冯保是小皇帝朱翊钧的“大伴”,当时,朝堂的首席辅政大臣是高拱,小皇帝在内宫多依赖太监冯保,而高拱和冯保交恶,两人水火不相容,张居正就是利用这一点,撺掇冯保向太后进谗言。

高拱曾在内阁说过:“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高拱把这话篡改成“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

告诉了陈太后和皇帝生母李太妃,并添枝加叶说高拱打算迎立成年的藩王为皇帝,太后、太妃两人大惊失色。

一日早朝的时候,太后下旨:“高拱擅权无君……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高拱“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

就这样,冯保一句谗言,内阁首辅高拱就被罢免了。

冯保并没有就此罢手,整高拱不是目的,整死高拱才是目的。

高拱

冯保在张居正的授意下,人为制造了一起“谋逆大案”。

万历元年(1573)正月十九日清晨,有个身穿太监服装的人偷偷溜进乾清宫,神色慌张,忽然冲撞了十岁的小皇帝朱翊钧,皇宫的侍卫见状,怀疑此人图谋不轨,于是立即围上去将其擒获,搜出一把利刃,随即将其关进东厂。

此人自称叫王大臣,这桩“谋逆”的大案本是冯保一手策划,他曾派人给王大臣送去饮食,将一把利刃藏在王大臣的袖子中,令其去冲撞皇帝,许诺赏黄金千两。

事发后,冯保又唆使王大臣,诬陷高拱和太监陈洪密谋刺杀皇帝。

冯保获取伪供,立即派卫队骑兵包围了高拱府第,抓捕高家的奴仆,高家人惊恐万状,纷纷想带着金银细软逃跑。

高拱出门,呵斥骑兵为何包围他的家。

骑兵头目回答说,没有抓捕高阁老的意思,只是防止发生意外。

高拱稍稍心安,但他意识到一场灾祸即将来临。

冯保打算陷害高拱,与冯保关系密切的张居正声称应“诘问指使”,就是说得调查幕后主使者,消息在朝中传开,大臣议论纷纷,认为是冯保联合张居正谋害高拱。

张居正

吏部尚书杨博、左御史葛守礼等大臣认为,高拱是首席辅政大臣,不可能做如此下作的蠢事儿,于是来到张居正的府上,希望张居正能出面平息事态,张居正推脱说,此事都是冯保一人经办,而自己只是个打酱油的。

杨博、葛守礼说,虽然张大人没有参与,但此时只有张大人才能营救高拱。

张居正声称,案件证据确凿,并且已经结案,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同时把供词交个他们看。

杨博、葛守礼发现供词有改动的痕迹,而“历历有据”四个字明显就是张居正的笔迹。

杨、葛二人相互看了一眼,笑而不言。

张居正意识到露馅了,狡辩说记录供词的人文理不通,自己只是帮助修改一下,同时承诺可以帮忙缓解一下。

杨博、葛守礼离开张府,找到锦衣卫都督朱希孝,三人商议如何营救高拱。

朱希孝非常同情高拱,于是私下派遣锦衣卫去威胁王大臣,同时令其辨认高府的奴仆杂役,这位王大臣竟然连一个都不认识。

杨博等人向王大臣陈说利害,并令其据实翻供,或许有一线生机。

杨博、葛守礼、冯保等人奉命会审,按照惯例,要先杖责受审者,王大臣高声呼喊:“答应给我钱财,为何还要殴打我啊?再说我也不认识高阁老啊!”

此刻,外面雷雨大作,冯保心中有鬼,惊慌失措,他担心事情败露,于是提议改日再审,会审草草收场。

冯保暗中派人给王大臣喝下生漆酒,使其说不出来话。

杨博等人于是将王大臣交付有司,不久斩首示众,高拱的冤情终于得以昭雪。

这位冤大头王大臣究竟是谁,各种笔记的记载说法不一,有的说王大臣是戚继光部下的逃兵,也有的说是京城的仆役。

高拱在遗作《病榻遗言》中提到:张居正为冯保出主意,给王大臣饮毒酒,使其无法发声,痛骂张居正用心险恶,“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不久,高拱返回老家新郑,五年后病逝。

张居正则升任内阁首辅,辅佐明神宗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稳居相位十余年。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