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晋王朝短命的思考作文(对西晋王朝短命的思考和看法)
导语:对西晋王朝短命的思考
近年来,网络上对西晋王朝短命的评论喧嚣指上,大多数作者认为西晋王朝之所以短命,其原因就是司马家族吸取了曹魏为了避嫌(宗室争权),而自我削弱宗族势力,而造成外重(大臣)内轻(皇帝)的致命局面,所以,司马炎取代曹魏以后,就大肆分封郡王,以辅佑皇位。而这就是造成“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
其实,这种看法根本就站不住脚,远的不说,就拿离我们现代人最近的明,清两朝代来讲,难道,老朱家和爱新觉罗家族就没有分封亲王和郡王吗?而且他们分得更细,更具体。这就说明通过分封皇族子弟为王,主持地方的军政大权,来拱佑中央政权的做法,其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那么,为什么司马家族就在这里栽跟头了,无怪乎就两个原因:
其一,就是德不配位。本来司马懿作为曹魏的扶政大臣,就应该忠心耿耿地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而不应该有非分之想。更不能杀害曹魏皇族(曹爽),有人说是被曹爽逼的,其实不然。即便是曹爽出于私心,架空了司马懿,可毕竟他没有加害司马懿之心,另外,从地位上也给足了司马懿的面子(太傅位极人臣),让其在家颐养天年,吃穿不愁,而且其二子司马师,司马昭也是有功名和官职的。在这方面曹爽应该是在司马懿道德之上的,表明他确实只是想出于考虑到曹魏宗室权利的安全,才架空司马懿的,这在历代封建社会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且也无可厚非。
另外,当时从外部条件来讲,曹魏的主要威胁诸葛亮已经故去,辽东公孙家族的叛乱也已平定,所以,从理论上说司马懿已经没有继续利用的价值了,而这时在曹睿病重时,不仅没有贬低加害司马懿,而且还把其当做托孤之臣,在这方面曹家确实没有亏待他,而不是像有些人仅频主观臆断,说什么司马懿有意在和诸葛亮的争斗当中,留有余地,怕一旦其利用价值失去,就会卸磨杀驴。根本就是瞎说;
而司马懿如果真是忠臣,就应该不计较这些过节,在家安度晚年。以保持自东汉以来司马家族的声望;可司马懿就是他司马懿,自其骨子里就埋藏着狼子野心,只是畏惧曹家三代之势,暂时隐匿罢了,一旦时机成熟(皇帝幼小,宗族败落),就显露出狰狞面目,夺权,杀戮,就连他自己曾经手指洛水起誓,不加害曹爽(只要其放弃兵权),也都是开玩笑,言而无信,连当时的担保人太尉蒋济都被其活活气死,可见司马懿的为人品性。
而后,他的两个儿子就更是将其奸诈,冷酷的品行发挥到极致(废曹芳,斩曹髦),终于在其孙司马炎时代废除曹奂而自立晋朝(西晋)。这就说明他司马家族的天下来的不光彩,和以前的王莽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所以,就是司马家族取代曹魏获得天下,就是德不配位,也就是说仅频司马家族的声望,品德是不可能统治天下万民的。曹操虽然也是权臣,并且曹丕也是取代汉献帝,可那是历史的选择,东汉这个烂摊子早已千疮百孔,已远不是刘备口中的囊除凶钝,还于旧都那么简单,理想了,不可否认,如果没有曹操,也许汉献帝早就成为刀下之鬼了,因为当时在后汉三国时期,有多少野心家想窥探皇家之位。曹操曾经说过:“弱无孤,不知有多少帝王产生,安有刘家命哉?”而且曹操非常清廉,他在统一北方以后,就发展生产,减轻租税,安顿流民,稳定社会秩序,使当时的中原人民能够安稳生活,在当时动乱的年代已经实属不易了。
同时,曹操首先建立了“九品中正制”,打击传统大家族和大官聊势力,为寒门的有识之士进入国家政权机构铺平道路,基本实现为才适举,在功名利禄面前人人平等,净化了官场风气,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
可他司马家族上台以后,就废除了曹操的寒门机制,重新恢复东汉王朝腐败的政治大家族禅让制度,虽然,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可也为以后的动乱埋下了伏笔。在司马炎统治的后期,西晋政治已经腐败不堪,不仅他司马炎沉迷酒色,而且其下属大臣都是争风吃醋,纸醉金迷 ,甚至出现了石崇(司马炎的岳父)和王恺(权臣)斗富的荒唐现象。可见当时西晋超纲的腐败程度,这也预示着后来西晋王朝的悲惨结局。
其二,就是司马家族取代曹魏,而造成德不配位的结果,就是荒唐地立一个在智力上有问题的君主晋惠帝,更荒唐的是由惠帝之妻贾南风实际把持超纲。这就为以后的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曾经有人建议晋武帝司马炎不要立惠帝,因为他有严重的智力问题,可以权臣贾充为首的保皇派的怂恿下,司马炎就糊里糊涂地立惠帝,你们想想,这在中国封建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试问有哪一个朝代会出现这样荒唐的事情。立一个白痴都比立一个幼儿对国家危害性大,另外,虽表面上是由车骑将军杨骏辅佐惠帝,可实际上这个杨骏就是一个摆设,暗地里是由野心家惠帝之妻贾南风来把持超纲。
这个贾南方风就是权臣贾充的女儿,其面貌丑陋,而且还心狠手辣,唯恐天下不乱,在这样的条件下,西晋朝廷怎么可能平稳过度。这就看出了司马炎的智慧水平,也许在冥冥之中,就预示着司马懿犯上作乱的恶果吧!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整理编辑!